崖柏品鉴网

万绿湖中浮现古窑遗址群

01-15

万绿湖中浮现古窑遗址群

驴友徒步在万绿湖畔发现两个完整的明代陶罐。

印纹硬灰陶碗碎片和泥质黄陶罐碎片被初步认定属于新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

万绿湖水位下降后,一些历史遗迹“浮”出水面。

万绿湖畔“浮”出的古窑遗址。

广州日报河源讯 (全媒体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黄志青、刘艺摄影报道)河源市万绿湖近期水位连日下降,一座座古窑遗址近日“浮”出水面而“重见天日”。昨日,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队员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引路下,赶赴东源县新回龙镇进行现场勘察,证实此处遗址是“多朝代叠加古窑遗址群”,属于新丰江水库2019年水下考古重大发现。今日,河源市博物馆将派文物考古队员到万绿湖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驴友独家报料:

万绿湖畔徒步发现古窑遗迹

“我们在万绿湖畔徒步时,意外发现2只嵌在砂砾中的完整陶罐……”前晚,驴友邝煌标和李自省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独家报料,称他们近日在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一处名叫“高水”的地方,发现万绿湖水位下降后,地面“浮”出许多零碎的陶片和瓷片,湖边还有一个个圆圈样建筑物遗迹。

邝煌标告诉记者,他是河源市户外运动协会的工作人员,今年元旦期间,他们组织一批驴友沿着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万绿谷旅游景区往梅花村方向的万绿湖畔徒步,在一处被人称为“河源的爱琴岛”的偏僻湖边,他们发现湖水水位相比往年下降了好几米,湖畔近处“露”出一处古建筑的石条门框及围墙遗址;在距离水边约6米处,他和同伴一不小心“踩”中一个“张着嘴巴”的东西,细看之下才发现是陶罐。两人便拿出随身带的铲子,小心翼翼地将嵌在泥土砂砾中的两只陶罐完整挖出。

记者当晚见到这2只陶罐后,拍下照片并传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物考古专家李岩,经李岩鉴定,这2只出土的完整陶罐为明代文物。

完整瓷碗“浮”出水面

文物可追溯到新石器晚期

昨日,记者与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2名队员按驴友发来的详细地址,前往万绿湖现场寻找“浮”出水面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记者在现场看到,“浮”出水面的古遗址是一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土坡,面积有数千平方米,前面是一处开阔的湖面,湖面沙滩往下是砂砾层;也许是经过湖水的长年冲刷,地面露出许多零碎的陶片、瓷片以及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灰坑”,近湖面处还有许多裸露的石条门框以及一扇长约10余米的完整土墙。从现场可以看出,这是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

记者当天从新丰江林管局了解到,去年3月中下旬,万绿湖水位大约下降12米时,东源县涧头镇东坝村的清代古桥——永定桥以及一段古驿道、多座清代古墓“浮”出了水面。如今,万绿湖水位仍在下降,记者昨日根据目测,从裸露的泥土层到万绿湖湖面,整条水位线下降约有18米左右。

随行的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队员昨日在捡拾湖边散落的陶片和瓷片时,又意外发现有许多印纹硬灰陶碗和泥质黄陶罐碎片,还有一只完整的陶碗。记者拍下现场照片并传给李岩鉴定,李岩回复说,从多种印纹纹饰陶片看,可初定出土的陶片属于新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其中一只完整的陶碗为明代文物,另外数只陶碗碎片为明、清年代的出土文物。李岩告诉记者,“浮”出水面的一圈圈的圆形建筑遗迹是古窑址。从出土和捡拾的陶片、瓷片看,可初步断定这是一处多朝代叠加的古窑遗址群。李岩说,古窑遗址群是新丰江水库今年的重大考古发掘,这对于今后研究当地的风土民情、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古人类生活习俗、河源新丰江移民史,均有重大的科研考古价值。

今日有考古队

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文物考古专家杨豪所写的《广东新丰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称,广东省文物工作队曾于1956年11月间,派出由5人组成的一个考古调研组到新丰江、连平水、忠信水等沿岸调查,历时13天,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7处,获得石器264件,陶片上千片。这些遗址均分布在山岗上,绝大部分是在大江的支流沿岸,在水流转弯处和两水汇合处发现最多。

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称,鉴于今年春雨到来之前,这个古窑遗址群将会很快被湖水淹没,该馆昨日已作出决定,今日将派出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的队员前往实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将考古发掘情况及时对外通报。杜衍礼称,除了对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附近的古窑遗址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外,近期还将派出文物考古队员对万绿湖水位下降的东源县半江、双江、锡场、涧头以及连平县的田源、隆街等沿湖乡镇进行一次全面水下文物考古调查,一经发现湖面露出的文物古迹,将及时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比利时猎犬长什么样

画眉鸟叫声大全原声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