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探寻博物馆藏品中的商周‘封神’故事

08-22

探寻博物馆藏品中的商周‘封神’故事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高申

这些天电影市场的热点话题是《封神》,一些影迷极为期待太师闻仲征战北海凯旋而归的后续。《封神》所涉及的几位主要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呢?可以从北京地区的博物馆藏品中,来找寻一番答案。

作册般甗:纣王东征扩疆域

作为第一大反派人物,商纣王的千古骂名似乎早已注定。这位殷商时期的最后一位帝王,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46年。在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里,纣王是个优秀的军事统帅:“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在《荀子》中,纣王也曾被这样描绘:“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纣王的“暴君”形象,大体是西周以后的人们所定义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武王伐纣”的正确性。至于商纣王丧失天下的主要原因,似乎并不是“暴虐”。要知道,在商纣王统治的时期,商王国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四羊方尊

如何能体现商朝的统治范围在不断扩大呢?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国宝重器四羊方尊,是在湖南的宁乡县出土的,也是目前出土的青铜方尊中体量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它的制作时间,大约是在商代晚期。看来此重器所出土的地域,早已被商代的青铜文明所征服。这在商代前期,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儿。

但是,疆域辽阔并不等于政权稳固。在王朝的东部地区,也就是当时的东夷生活的区域,这时节还很不太平。于是,商纣王派遣主力部队(也就是贵族们组织的部队)进行征讨。

作册般甗

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内,有几件刻有“作册般”字样的文物。“作册般”是一个担任史官的叫做“般”的人。这几件文物中,包括铜鼋、甗、觥,其中“作册般”铜甗的铭文内容大致为:“商王征伐夷方,事后赏赐给作册般贝,般因此制作了祭祀父己的器物。”夷方就是前面讲过的东夷,他们活动于如今的山东大地。根据史书记载,对东夷地区的征讨,或是纣王统治时期最重要的军事活动。甲骨文卜辞、青铜铭文也留下记录,纣王曾向夷方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征讨的结果,是纣王俘获了名为“无孜”的夷方首领。无孜被带回了商都,随后被杀死献祭。

关于这两次东征的最终效果,于战国时期《左传》当中,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评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也就是说,商纣王讨伐东夷,尽管胜利了,但由于实力大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商王朝的贵族与自由民战士都被拼掉了,只好把奴隶阶层临时组织起来对付周的大军。

青铜鸮尊:商代妇女地位高

中国历史上的“红颜祸水”第一人,或是夏桀身边的女末喜。但是名气最大的,大概非妲己莫属了。

最早对妲己口诛笔伐的,是周武王。有关资料,来自《尚书》。就在牧野之战开始时,武王当着一群诸侯的面,历数了纣王的种种罪状。说着说着,他冒出一句:“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句话的意思是,母鸡不能报晓,母鸡如果代替公鸡报晓,家就会衰败。按照时下流行的一首歌中的词句,或说是“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反正纣王“惟妇言是用”,让牝鸡来报晓,罪大恶极。周武王提及的“牝鸡”“妇言”是谁的言论,后世学者多认为就是妲己。妲己到底参与过政事么?

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内,虽然见不到“妲己干政”的实物,但我们仍能从殷商武丁时代的文物中,找寻到某些历史痕迹。

武丁在位的时间,大致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他做了59年的商王。在他的众多夫人之中,名气最大的便是“女战神”妇好了。

商王武丁,有点儿像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属于开疆拓土、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而他的这位夫人,则无论是负责祭祀、占卜,还是带兵打仗,攻打“羌”“土方”“夷”与“巴”,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妇好墓中出土了两件大型铜钺,钺是军权的象征,证实了妇好军事统帅的身份与水平。正因妇好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武丁才会对她如此宠爱,甚至在妇好去世之后,竟然下令将其坟墓修建在自己处理国事的宫殿旁边。武丁为死去的妇好举办了最高规格的葬礼,以活人殉葬,还将一大批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贵重器物作为随葬品,一齐埋入地下。

青铜鸮尊

在这当中,就有几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其中就有青铜鸮尊。实际上,从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鸮尊总共有两件。在这对鸮兄鸮弟相互陪伴了三千多年之后,最终被拆散,而今相隔千余里地,一尊被放置在国家博物馆,另一尊则在河南博物院

“鸮”这个字怎么读?它应该读作“xiao(肖)”。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说白了,它是上古时代的猫头鹰。

在西周以前,猫头鹰不仅是人们所崇尚的辟邪物,它更是殷商时代的重要图腾。在上古时期,将鸟类、兽类视为一个部族的图腾,对其顶礼膜拜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根据历史学者的推测,商朝人对猫头鹰就曾有过狂热的崇拜。由于猫头鹰具有昼伏夜出的天性、击而必中的本领,因此被视为战争之神。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有商一代,女性作为军事将帅或巫师,频繁地为国征战、占卜祭祀,在商人看来并无不妥。妲己在纣王时代参政建言,与周文化的政治理念截然相反。有周一代,男尊女卑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的说法,和周武王的“牝鸡无晨”之说如出一辙。到了西周末年,又发生了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再次强化了“女性参政是红颜祸水”的观念。

利簋:岁星当位应伐纣

国家博物馆的“夏商西周展厅”内,摆放着一尊体量不大的青铜器皿。此物件,便是鼎鼎有名的“利簋”了。而利簋“牛”在哪里?因为它记录了历史课本上的一件重要往事。

利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那么这件利簋,又是如何来证明“武王伐纣”的呢?原来,利簋是西周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197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的临潼区,刻有铭文四行三十二个字,记载了周武王伐纣一事。这可是历史上最早记载这件大事的珍贵实物资料。

铭文内容大意是:周武王征讨纣王的时候,是在甲子日(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大清早。这时,岁星(木星)当位。这就是说,征商时间是与岁星运行的位置相吻合的。到了这一天的晚上,周武王的军队攻克纣王的都城朝歌。“甲子日”牧野之战后的第七天,武王赐给利(人名)以金(青铜),“利”便用受赐之金制作了利簋。这件铭刻着“武王伐纣”史实的青铜器,早已被考古学界认定为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物。利用它,便可以将商周两代的青铜器款式区分开来。

实际上,比利簋稍晚一些的西周青铜重器,也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内。这便是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周公辅佐的小天子)时期的“天亡簋”了。

天亡簋

天亡簋有啥值得一看的呢?根据专家考证,这件器物制作于周成王时期,是目前所见西周早期的重要青铜礼器,因铭文中有“天亡又王”字样,因而被称为“天亡簋”。

“天亡簋”发现的时间是在清道光年间,出土地点则是在陕西郿县。至于“天亡簋”之上的铭文,记载的是周武王灭商以后于辟雍内的明堂为其父周文王与上帝举行祭典,追述周武王在周文王等历代先王的护佑下灭商的成就,称颂了历代周王的功德。

话说武王“翦”商后,为了安抚其民,就命纣王之子武庚继续留在殷都朝歌,并管理殷商遗民。为防止武庚叛乱,武王又封了邶、鄘、卫三个诸侯国,分别由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治理,以共同监管武庚。时隔未久,武王故去,幼子成王继位,周公辅政。管叔、蔡叔对此安排十分不满,便串通武庚反叛。为此,周公、召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一举荡平了朝歌,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驱使武庚北奔。武庚跑到哪儿去了呢?

在首都博物馆内,收藏着一部分来自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及其它材质的文物,这些文物带有强烈的商文化特点。根据考古学家王光镐先生的分析,西周早期,曾经有过一种覆盖了整个燕山南麓京、津、唐地区的文化。这种文化最早发现于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第三层,故被称为“张家园上层文化”。该文化遗址包括北京房山区镇江营、琉璃河,平谷区韩庄,顺义区牛栏山,以及天津市区与河北保定、廊坊、唐山等多地。大约在西周早期的时候,张家园上层文化中突然涌现大量商文化的因素。

武庚向北逃窜,会不会来到幽燕地区?从“张家园上层文化”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王光镐先生认为,当时商人在幽燕地区有着比别处更为牢固的民众基础,比如周初的顺义牛栏山蓟国贵族墓中,依然能看到商人礼制,因此武庚才把这里当作殷人最后的避难地。

玳瑁是什么颜色

宠物的种类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