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其实也包括鬼,以及半鬼半神的“䰠”及“”等。《山海经》里的“鬼”只有几个,而“神”的数量过百。“西次三经”有“天地鬼神”这样的说法,可见书中的鬼神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䰠”单从文字结构看就是半鬼半神的。有一些神又是某“帝”,比如白帝少昊、帝江都被称为“神”,这种情况还是比较罕见,“帝”、“某帝”及“帝某”共有几十个,同时称为“神”的只有白帝少昊和帝江。“帝”的问题另有专文探讨。
“神”这个字,不见于殷商甲骨金文,虽然卜辞中受到商人祭祀的神祇众多,除了“帝”之外,都有明确的称谓,学者将其概括为“自然神”、“祖先神”等类别。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时代最早的“神”字,是在西周金文及传世的周代文献如《诗经》、《左传》之中。然而《山海经》中所称的神,时代上则远迈殷商,包括夏代、龙山时代甚至早至5000多年前的仰韶时代及南方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这是战国楚人看图说话的结果,是在“神”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战国时代,楚人对前代古地图的描述和说明。梳理、探究《山海经》中的诸神,有助于我们透过战国楚人的观念,来认识时代更早的中华古代文明。尤其今人可以借助史前考古发现,来关联比照书中所载的多个神灵,弥补传世文献及传统文化断链甚至缺失的部分,甚至可能为个别地区提供考古发掘的线索。因为书中大部分的神都有地理位置、历史时代及文化特征三要素相合的考古发现,个别的神灵暂时没有考古发现对应,则可以根据书中的线索来按图索骥地进行相关考古发掘。本文将《山海经》书中所言之“神”分为广义的神及狭义的神。广义的神包括普通的神和特定的神在内所有的神,特定的神即狭义的神。
普通的神没有具体名称,也未交待来历,单称为“神”。主要在“山经”部分,可以视为“山神”。原书26列山系包括:南山3列,西山4列,北山3列,东山4列,中山12列,在这些山系的结尾有小结,其中23列分别交待了其山系的山神,仅东次四经、中山经、中次六经3列小结处没有提到其山神。具体情况如下,
南山经: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
南次二经: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
南次三经:其神皆龙身而人面。
西山经:华山,冢也;羭山,神也。
西次二经: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者,皆人面而牛身。
西次三经:其神状皆羊身而人面。
西次四经:仅言有神,并无特征描写。
(第13山)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㻬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是多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按,刚山应即屈吴山脉主峰屈吴山2858米。
北流不可能注于渭,渭应作洛,即下文之洛水今清水河。刚水即清水河西支。在今同心县西、海原县西北屈吴山东麓一带。海原县发现有距今4000多年前的菜园遗址。时代上晚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与“马厂类型”大致并行,早于齐家文化。这里说的“多神”,当指以菜园遗址为代表的多处遗址反映的史前文化遗存。】
北山经:其神皆人面蛇身。……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经:其神皆蛇身人面。
北次三经:凡北次三经之首,……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
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
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第21山)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
【按,以上诸“神”,亦皆为泛指,都是普通的神。】
东山经:其神状皆人身龙首。
东次二经: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
东次三经: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
东次四经:无神。袁珂注以为“疑文有阙脱”,是可信的。
中山经:无神。其中“历儿”为“冢”,是否为神怪,值得探讨。
中次二经:其神皆人面而鸟身。
中次三经: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按,泰逢、熏池、武罗,皆为特定的神,详见下文。】
中次四经:其神状皆人面兽身。
中次五经:首山,䰠也。
中次六经:小结处无普通山神。然而本列山系开头却提及一神——
(第一山)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
【按,平逢之山即洛阳郏山。“骄虫”之神,但并未像下文十八个特定的神那样直接称为“神骄虫”,故而没有列入特定的神即狭义的神范围之内。】
中次七经:其十六神者,皆豕身人面。……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而人面也。
【按,“苦山、少室、太室,皆冢。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
“海外南经”羽民国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笔者认为即《左传 文公十八年》所说的尧舜时代的八恺八元十六相,成为该山系的山神。而羽民国即考古发现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大城,即舜后期及禹之都阳城,即为《竹书纪年》所说尧老为舜所囚之地。其东有二小城,八恺八元十六相作为软禁尧的卫队在此居住。后成为苦山之神。】
(第一山)“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第二山)“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
【按,此“百神”为泛指,是普通的神。】
中次八经: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
中次九经: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
(第13山)“熊之穴,恒出神人”,此“神人”应为湖北神农架燕子洞白化熊。】
中次十经: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
中次十一经:其神状皆彘身人首。
中次十二经: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洞庭、荣余山,神也。
——以上便是“山经”部分普通的神,亦即山神。
以下是特定的神,也就是狭义的神,也是本文的重点——
尤为重要的是狭义的“神”,即前文所言特定的神,笔者统称为“山经十八神”,皆以“神某某”的名称出现,有具体的名号,且有具体所居之山,包括“西山九神”及“中山九神”。当然此十八神也属于山神,由于其特征与权能明确清晰,有别于前述普通的神,因而称为特定的神。说其特定,除了上述具体特征之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神大都可以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个别没有相关考古发现的,是否可以根据本文的地理位置按图索骥地进行考古发掘?
既然叫“神”,难免不被世人视为“神话”,似乎荒诞不经,没有来历。在地理位置确定的前提下,结合当地考古发现,用“二重证据法”来探寻,就发现这些“神”都颇有来历,可以说无一神无来历。认为没有来历的,一是不能准确进行地理定位,二是不能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考古发现,因而无法解释,只好称其为“神话”。《山海经》书中有些神话明显是虚构的,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而“山经十八神”大多都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甚至是古城古国可以对应。个别没有相关考古发现的,根据这个思路可以按图索骥地进行尝试发掘。
上,“西次三经”九神:
一. 神英招
(第7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
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
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
北望诸,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
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按,槐江之山即今甘肃酒泉以南的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脉祁连山峰,海拔5547米,也曾被称为“酒泉南山”。 亦即《穆天子传》剞闾氏“铁山”,详见笔者《穆王西征新解新证》。
丘时之水即洪水坝河的前身。泑水即今黑河,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弱水”。而下文源出昆仑的“黑水”实乃党河,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疏勒河。
帝应即上帝、天帝。
神英招、槐鬼离仑及有穷鬼这些神鬼当与此地考古发现的酒泉西河滩、干骨崖等四坝文化遗址有关。马身人面像,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此处所述是否为西方影响,暂时不能确定。
南望昆仑即疏勒南山尤指其主峰团结峰,海拔5808米。
西望大泽即祁连山北麓河流所潴之泽。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昌马河在玉门以北所潴之冥泽在西汉时期都十分广阔,此大泽即冥泽之前身。
北望诸即河西走廊以北的合黎山、北大山这些干旱剥蚀山及戈壁盐碱滩。
东望恒山四成,即祁连山峰以东的大台垴子、红达坂等山峰,四成即有明显的四段梯级结构。
此处的“天神”虽然有明显的特征,然而没有特定的名称,不归入特定的神。】
二.神陆吾
(第8山)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按,此昆仑之丘指青海境内疏勒南山主峰岗则吾结又名团结峰,海拔5808米。
帝指天帝、上帝。有些学者将此帝解释为“黄帝”,甚至生造出一个概念“黄帝昆仑城”。昆仑从来都不指城。上帝、天帝居住在可望不可即的疏勒南山岗则吾结雪山顶上而已。此帝并不是黄帝,也没有什么“昆仑城”这个生造词。《穆天子传》里穆王所见的黄帝之宫是在“昆仑之丘”即扁都口一带,并非在昆仑(岗则吾结)山顶上。详见笔者“先秦文献中的昆仑”一文。陆吾或即《庄子》所称山神“肩吾”。
神陆吾或与疏勒南山以南青海省海西州一带考古发现有史前文化诺木洪文化塔里他里哈遗址相关,资料显示其时代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该文化应即《尚书 禹贡 雍州》言及的西北民族“昆仑”。】
三.神长乘
(第10山)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
其神状如人而犳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按,即沿着疏勒河、榆林河、党河等几条河流汇成的西流入罗布泊的水道向西顺流而下,周围都是沙漠,此河段亦可称流沙;而周围沙丘随风流动,亦可称流沙。蠃母之山即新疆甘肃交界处哈顺沙漠中的黑山岭,海拔1789米。这里的玉、青石即绿松石。
神长乘应与考古发现我国古代最大的绿松石矿新疆黑山岭绿松石采矿遗址群相关,该遗址初步的测年数据为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陶器与甘肃骟马文化有一定联系,然而资料显示骟马文化时代早至夏末商初。因而可以推测黑山岭遗址绿松石矿的发现及利用或早至夏商、西周时期。考古发现的中原夏商时代遗址器物多见绿松石的使用,是否出自此处,未见相关资料,存疑。】
附:西王母
(第11山)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按,玉山即罗布泊北滨的库鲁克塔格山脉。
尽管上下文都有神,此处并未言西王母为神。西王母即罗布泊北滨一带考古发现的小河公主等处于母系社会阶段的部落女首领。周穆王西征曾到过罗布泊(《穆天子传》称瑶池)北滨,并与当时的西王母结好,一年后西王母还曾到达镐京朝觐周穆王,《古本竹书纪年》、《史记》等古籍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记载了此一历史事件。此处对西王母的描述是战国楚人的看图说话,神话了西王母。“其状如人”是看图说话的记录,其实西王母就是人。豹尾是穿了有尾巴的豹皮而已。作为部落领导经常发号施令,且善养猎鹰(三青鸟),善啸实在太正常不过了。蓬发是对的,不像中原人盘发插笄,戴胜即帽子上插着几支羽毛,像戴胜鸟一样,考古发现的“小河公主”证实了这一点。总之,《山海经》此处关于西王母的地理位置描述与《穆天子传》完全吻合。包括前文的西北“昆仑”,二书也是完全一致。至于这些墓葬随葬的麻黄枝,就是《山海经》等先秦文献里的“不死之药”。相关内容详见笔者《穆王西征新解新证》。
考古发现的“小河公主”尸体上有近年重新研究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奶酪,测年时间为公元前1615年。笔者认为其人很可能就是《淮南子 览冥训》里见过夏桀并愤而“折胜”的那一任“西王母”。其实就是罗布泊北滨处于母系社会时期的部落女首领。古墓沟遗址前期亦为母系社会,后期发展为父系社会。】
四.神白帝少昊
(第14山)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按,长留之山即额尔宾山,主峰海拔4835米。袁珂注引郝懿行说及《太平御览》留或作流。此山为开都河环绕,故曰长流,反景也应基于该河道的回环曲折。
神白帝少昊为中原甚至东夷文化元素,而员神磈氏,就字面意思理解,或指修筑圆形石城的部落首领,与中原主流的方形土城区别明显。考古学上则似指自中亚草原迁入此地的西来文化安德罗诺沃文化。当与库尔勒市、和静县一带考古发现的察吾乎沟口文化察吾乎沟口类型相关,测年数据为公元前1000年,相当于西周初期。】
五. 神江疑
(第17山)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㯶、枏,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按,符惕之山,袁珂注引郝懿行说惕或作阳。即博罗科努山南麓,今新疆伊犁尼勒克、巩留及新源县一带的伊犁河谷,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有著名的雪岭云杉分布。所谓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乃是此地特殊的位置与地形所致。处于喇叭状伊犁河谷内狭窄的山间风口,强劲的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水风云。
神江疑应即考古发现的新疆青铜时代最早、最大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之首领或者神祇,时代相当于中原的商代。资料显示,该遗址居民已经开始用煤作燃料,已经开始冶铁,有规模巨大的石构建筑遗存。】
///参考资料:伊犁河谷北面是西天山的分支博罗克努山,这一天然屏障为伊犁河谷挡住了西伯利亚寒流的南下;南部的那拉提山、比伊克山则阻挡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干风的北上;另一方面西部的开阔使得伊犁河谷最大可能地接纳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暖湿气流,使得伊犁成为中亚干旱地区的一个湿润的“岛屿”。 ///
参考资料:吉仁台沟口遗址(有删节)
新疆史前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建筑遗存现身伊犁河谷
发布时间:2019-03-21 17:28:35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张晓龙、周晔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1日电 考古工作者在伊犁河谷发现了新疆史前时期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建筑遗存。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境内的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工作者清理出房址17座、窑址2处、墓葬2座,另发现灶址、灰坑、冶炼遗迹、煤堆等200余处,采集遗物标本1000余件。在房址区南约1000米处新发现了一处大型石构高台遗存。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新疆伊犁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地处喀什河北岸,主体年代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000年。
新疆发现伊犁河谷最大最早青铜时期文化遗存 (有删节)
2017-04-11 12:07 人民网
……随着两年的深入发掘,一个距今3200年至3500年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遗址中发现的煤灰、煤渣、未燃尽的煤块以及煤的堆放点,证明了青铜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已开始使用煤炭。这一考古发现,意味着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时间又上溯了约1000年。……更重要的是,这处遗存最终被证实是目前新疆伊犁河谷发现的最大、最早的青铜时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为探寻伊犁河谷早期铁器时代源头和脉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位于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的这条狭长山沟,两侧高山环绕,可避风雪。得益于河谷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降水,山沟土壤肥沃,牧草丰茂,自古以来都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窝子。沟口台地上分布着76座墓葬,证明这里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通过遗址的房屋建筑、冶炼遗迹、用煤遗迹可以看出,当年生活在吉仁台沟口的人们已发展到一定阶段。……
(记者 王瑟 本文配图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阮秋荣提供)
(责编:阎梦婕、马甜)
六. 神耆童
(第19山)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按,应指拜城以北、昭苏以南交界处的哈尔克他乌山。
耆童即老童,楚人先祖,为颛顼之孙,重黎之父,不知为何居于此处为神。据《穆天子传》重黎氏一节,其先祖重黎(也有文献如《国语》称重、黎为兄弟二人)被帝喾派往采石之山(即今甘肃酒泉肃北县马鬃山,发现有先秦时期的大型玉矿,具体年代存疑)一带征伐共工,因办事不力被帝喾所杀,后代留居此地称“重黎氏”。其祝融之位被其弟吴回继承。
神耆童当与拜城县一带考古发现的察吾乎沟口文化群巴克类型克孜尔水库墓地有关。】
七. 神帝江
(第20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按,此天山即今天山山脉主峰托木尔峰7443米,在今阿克苏地区温宿县。
英水即发源于托木尔峰东麓的木扎尔特河或其东支,因为木扎尔特河为东南流向,流经拜城县老虎台乡的支流是西南流向。木扎尔特河流经拜城县城以西80多公里的 “琼阿帕热气沟”,常年热气腾腾,今人称“天然桑拿浴”,即此“汤谷”。
神帝江或与温宿县一带考古发现的察吾乎沟口文化扎滚鲁克类型包孜东墓葬有关。】
八. 神蓐收
(第21山)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
【按,泑山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境西天山阿克苏河上游以东的雪峰。神蓐收当为此一带神祇,相关考古资料暂缺。《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可见蓐收与少皞一样都来自东方海岱地区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如何不远万里到了西域为神,成为最早有文献可征的东西方文化乃至人员交流的先例。】
九. 神红光
(笔者注:根据本节结尾小结,此处缺一山少500里,当别有一山,又西500里,曰某山云云。根据距离应为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岸泰尔斯山脉中的一座山峰。根据全书文例,一山一神,没有理由泑山有神蓐收及神红光二神。)
(又西五百里,曰某山,……)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按,因其西北临伊塞克湖,视野开阔,因而可以西眺烟波浩渺的伊塞克湖日落,红霞万丈,红光照耀着湖面又反射到天空,水天一色一片火红,故而称神红光所司。神红光当为此一带神祇,考古资料暂缺。】
下,中山九神——
1.神熏池
《中次三经》 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
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
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按,萯山即三门峡渑池与洛阳新安、孟津境内一线北到黄河南岸的山地,东段就是洛阳的邙山。这里是河南境内黄河河道向北凸出的部分,所以在下文被称为“河曲”。
“敖岸”当即“傲岸”之义。敖岸之山应即今渑池韶山,海拔1463米,为此一带最高峰,也是名副其实的。考古发现距今7000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即以韶山南麓的仰韶村命名。“仰韶”即“仰望韶山”之义。
神熏池当即仰韶遗址的首领、英雄、巫师而成为神祇,或为当时即崇拜而流传下来的神祇。】
2.䰠武罗
《中次三经》(第2山)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
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中多仆累、蒲卢。
䰠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囗,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
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囗,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木,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按,本列山系里程累计明明只有八十里,然而小结却说是四百四十里。想必是里数换算之故。正文都换算过了,小结处忘记换算,保留了原数。按照这个换算标准,现有里数都要乘以5.5倍,按照笔者计算的“山经”里程第一参考值375米计算,则为20625米,接近当今两山之间的里程。
此青要之山即今河南洛阳新安青要山,主峰海拔1385米。
河曲即在北的黛眉山一带。
墠渚或即今青要山南的马跑泉一带。畛水即今畛河。
帝,一般解释为黄帝。然而考古并未见黄帝时代(龙山文化兴起的公元前2900年前后,具体论述详见笔者“山海经证真 通论”部分)的发现。笔者以为此帝未必就指黄帝,或指上帝、天帝。帝及䰠武罗,当与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早期的荒坡遗址相关,该遗址位于青要山东北麓滨河地带的新安县西沃乡荒坡。再往东不远还有仰韶时代后期到龙山时代早期的妯娌遗址(孟津县黄鹿山乡凤凰山北麓河滨)。这两处遗址相距不远,时代上是先后关系,或可看作是同一部落在漫长历史时期的正常迁移。
3.吉神泰逢
《中次三经》(第5山)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
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
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按,和山即广义的邙山,“五曲”显然已经跨过今伊洛河东到巩义(今洛河以东的洛口村)的山地,就是广义的邙山。新近考古发现有仰韶中晚期的双槐树古城遗址,年代上限为公元前3300年。再往东不远的洛口村有伏羲台遗址,考古确认的时代为仰韶中期至龙山早期,为当时的祭祀场地,应为双槐树古城政权的附属。由此反推双槐树古城遗址为“伏羲城”也是合理的。有学者认为是“黄帝城”,殊不知黄帝的时代应该为龙山文化兴起的公元前2900年,与考古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关系密切。“山经十八神”中,唯独泰逢被称为“吉神”,可见其地位之尊崇。】
4.神天愚
《中次七经》(第5山)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
【按,堵山或即洛宁神灵寨一带,海拔1860米。山北麓考古发现有西王村遗址及附近的禄地遗址,为仰韶、龙山时代遗址。规模较大,发现有两只玉钺。此处神天愚或即该遗址当时的首领或者祭祀的神灵。】
5.神鼍围
《中次八经》(第3山)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神鼍(單+䖵)围处之,其状如人,羊角虎爪,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
【按,往东北方向150里这个方位距离与荆门一带的“雎漳之渊”不合。故认为“东北”应为“东南”,骄山应为荆门市京山县西南一带山地。此雎漳之渊应即此段汉水弯曲的河道,下文“宜诸之山”有“漳”,“漳渊”,虽然也不是今沮漳,也不是汉水。因而颇疑“漳”在此地方言为通用名称,并非专指某一条河。此地虽然不止有一条漳水,然而不可能不提及更大的汉水而言及其支流漳水。故而颇疑此三处之“漳”,或应为“汉”之误。
骄山应即京山西南屈家岭遗址与石家河遗址之间山地的统称,神鼍围当与这一带考古发现有著名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相关。该神当为这些古城的某一任首领。】
6.神计蒙
《中次八经》(第8山)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按,光山当指孝感以东的木兰云雾山,或者就是指叶家庙古城所在之小山。此处漳渊当指澴水或者府河,河道蜿蜒如蛇行。本节漳、漳渊或指汉水,或指府河,或指澴水,似为当时当地方言中的通用名称,类似于后代的江、河。
神计蒙当与此一带考古发现的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孝感叶家庙古城遗址相关。】
7.神涉鼍
《中次八经》(第9山)又东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林多樗。神涉鼍(?)处之,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按,岐山或即湖北武汉黄陂木兰山南麓一带小山,或者就是指黄陂张西湾古城所在小山。此处一带有澴水流经,澴水向西南注入涢水(即上文之漳水),故也与漳渊相通,漳河河道蜿蜒如蛇行,或即此漳渊所指。神涉鼍或与考古发现的此一带距今4000多年前属于石家河文化的的武汉黄陂张西湾遗址相关。资料显示该古城建于石家河文化早期,中期便停用。】
8.神耕父
《中次十一经》(第6山)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
有兽焉,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
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按,丰山应即今南阳南召县五朵山一带,
神耕父疑即“大荒西经”死后降于巫山的夏桀部下“夏耕之尸”。《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则丰山或即巫山。而战地章山,则在本章下文第36山。
清泠之渊即发源于五朵山一带的某条河流,此一带河流众多,据前文“沮漳之渊”、“漳渊”等文例,此“渊”指蜿蜒幽深的河道。而五朵山一带河道蜿蜒者为白河支流松河以及汇入鸭河口水库的诸河,如排路河及其支流诸小河。其范围在南召县与南阳市之间。
九钟,疑为古人所设立,文献史料语焉不详,有待实地考察乃至考古发掘。】
(第36山)又东三十里,曰章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美石。皋水出焉,东流注于澧水,其中多脃石。
【按,章山或即今方城县七峰山至羊头山一带,皋水即贾河,下游叫甘江河,东入澧水。
《大荒西经》:“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则此章山为成汤伐夏桀的一处重要战地。而巫山或即本章前文第6山丰山。】
9.神于儿
《中次十二经》(第6山)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按,夫夫之山应即湖北荆州石首市东升镇的走马岭。考古发现有五千年前的走马岭古城遗址。下文考古资料显示,“当时该城有居民千余人,是一个不小的部落。处于父系社会,实行军事部落酋长制”。神于儿当与该古城相关,或为古城部落一任首领,死后被敬为神;或为古城部落所祀之神在此一带流传下来。
“江渊”本节及下一节皆现,说明此两山皆在长江之滨。江渊是长江水道蜿蜒水流缓慢的段落,适合游泳。即此一段长江也曾被称为“荆江”。】
参考资料:走马岭遗址(有删节)
走马岭遗址,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1月中旬走马岭遗址被省文物局列入湖北省大遗址保护圈。
走马岭古城的始筑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早期,直至石家河文化中期,这一民族部落的先民们在这座城内繁衍生息了约500年之久,当时的经济状态有农业(种水稻),渔猎以及养殖猪、狗和烧制陶器,磨制石器等原始手工业,大量墓内的无头尸骨,表明当时战争频繁、残酷及野蛮的猎头习俗。历经5000年风雨沧桑,但走马岭古城依然保存其原貌。走马岭遗址,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 [1]
城址为不规则圆形,粘土夯筑,周长约1200米,四个缺口为四个城门,四角各有一制高点,形同城堡,最高点距地面8米,缺口两边的土垣对称,当地老百姓分别形象的称呼为蛾子山、纱帽山、砚盘山。土垣外,环绕着一条宽约30米的护城河,现为水稻田。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含城垣、护城河),其中城内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古城人最多时居民达千余人,是一个不小的部落。处于父系社会,实行军事部落酋长制。
1. 走马岭遗址.荆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11月14日[引用日期2014-01-23]
2. 走马岭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通过国家文物局论证.光明日报[引用日期2015-11-13]
鬼类包括明确的以及近似的“鬼”,大致有魋,䰡(光鬼)魑、魃等,详见上下文中,不再赘述。
“海经”也有很多神,但是位置交待大多比较含糊,不像“山经”那样连贯且有明确的方向与距离,因而难以确定其地理位置,大多无法与考古发现进行关联研究,玆录于下。
一, 四方之神
“海外四经”结尾分别有南方祝融,西方蓐收,北方禺强,东方句芒。虽未直接称其为神,然而是神的形象。东周秦汉时期其他传世文献如《左传》、《国语》、《礼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也有相近或相关的内容。
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大荒西经: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
又: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海外西经: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按,禺强同时为北海之神,详见下文。】
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按,殷商卜辞有“四方地主之神”,即方、南方、西方、北方、东方。】
二, 四海之神
东北西南四海渚(陼)中有四海之神。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豸虎>。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惟海神。
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大荒西经: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大荒南经: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按,四海之神都身处海岛,具体方位难以确定。】
三, 四方风神与四方风
“大荒四经”分别有司职一方的风神,
——大荒东经:(有人或神)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大荒东经(此条似应归入大荒北经):有人名曰{鸟宛},北方曰{鸟宛},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应为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大荒南经: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按,以上北、西二风神都与日月长短有关,
殷商卜辞有出日、入日、出入日、各日的日神;还有东母、西母一对日月之神。
殷商卜辞有对应的四方神、四方风神,只是在具体名称上略有出入。】
四, “海经”部分其他的神
除了以上系列的神,还有散见于“海经”的其他的神。按照上面的标准,归为普通的神或特定的神都是模棱两可的。
“大荒东经”: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犁<霝鬼>之尸。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
【按,笔者推断神天吴即在今连云港赣榆大吴山、小吴山一带。】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海外东经:奢比之尸在其(大人国)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按,结合郝懿行等人注解,奢比即《管子》等书中所说的奢龙、龙伯,亦作赣榆,是黄帝的东方诸侯,奢比之尸为其神示牌位,供后代祭祀。指考古发现的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时代为龙山文化晚期。】
大荒西经: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吴巨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大荒北经”有“女魃……神北行”。魃字从鬼,又称其为神。可见神鬼是一个通用概念。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彊良。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
【按,烛龙、烛阴所在的钟山即吉林长白山。】
“海内四经”各有一处提及神,海内南、北、东三方都是具体的神,海内西经说的是“百神”所在的帝之下都——昆仑之虚。
海内南经: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百神之所在。
海内北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
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海内经”也提及一神,“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按,以上诸神神话色彩较浓,不能与考古发现对比研究。】
(本文转自张钦恒《山海经证真》书稿。作者声明原创,所有权利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