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欣赏一枚清代宝东局(位于山东济南的鼓铸局)的咸丰重宝当十,部颁式。
咸丰重宝当十,比较常见了,随意搜一搜就有很多信息,那么这个部颁式有什么特殊的呢?(当前网络上,咸丰重宝部颁常见宝云局的部颁)
刚好有朋友寄过来一枚部颁式的铜钱,在这里借着这枚铜钱,简单聊聊清代钱币当中的部颁式(如有缺漏或错误,欢迎大家指正,感谢~)。
原来在清代,国家授权户部宝泉局铸造标准钱币式样,代表国家颁发给地方铸钱局,也包括工部宝源局,再由户部代表中央下发地方局的标准“样钱”,就是“部颁样钱”。
许多时候往往计划都是很好的,执行到后期可能就会有些出入。
这由户部代表中央下发地方局样钱的规范,在清前三朝(顺治、康熙、雍正)各地铸造钱币时能较好按规范行事,到了乾隆中后期开始走样,再到了到咸丰以后,部颁样钱已流于形式。
再到了晚清,朝廷对地方铸造局减轻钱币重量、擅自改变钱币款式和钱文书体,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求数量达到就行(这也是代表着清朝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了)。
到同治、光绪时,地方局不按中央颁发的样钱铸造钱币,更有甚者,户部铸造钱币时也不按照先前自己颁发的样钱铸造钱币(户部制定的规范,自己都不执行,那地方局呵呵了)。
真正户部的部颁样钱直径大、厚重,用铜精良,铸造精整。
现实是各省的铸造局若依照部颁铸造必然是亏损的(在清代铜依然很缺,许多铸造局曾因缺铜而停铸,甚至撤局),当他们在铸造的时候就逐渐略为敷衍(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照样式铸造少量制钱,即“部颁式钱”,直径适当缩小,用铜质量稍差些。
本文当中的这枚宝东就是部颁式钱,而非部颁样钱(样钱价格很高)。
在道光咸丰时期大部分地方铸造局还在按照部颁铸钱,到了同治时期,就只有宝直、宝昌、宝广等局按照部颁铸钱,到了光绪时期就仅有宝昌等局按照部颁面文铸钱了。
目前在网络拍卖平台上,宝东局的咸丰重不是很多,常见宝云、宝浙、宝泉等,
如果遇到价格合适、品相美的,可以收藏下来。
收藏是一种爱好,理性收藏,切勿上头……
(对收藏古币的朋友们,可以互相关注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