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
触角一般长于身体,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
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
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
蝈蝈的食物很丰富,属于杂食性。
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黄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为植物类。
食肉性强于食植性。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蝗虫、蝉、黄粉虫等为昆虫类。
玉米粉、黄豆粉、南瓜花等为杂食类。
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虫共要蜕6次皮。
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再是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最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它们1年繁殖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嬉戏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
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
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听其鸣叫。
雄蝈蝈的鸣器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叫声,这种鸣声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
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前宽后窄而扁,前翅背呈黄褐色,前翅侧区多呈绿色,多翅脉网纹,翅背很厚,翅侧较薄。
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也有少数的大翅者,长度可以达到20-30mm。
雌虫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
雄虫前翅一般为左搭翅,即左翅盖于右翅之上。
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
两翅愈发达(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
蝈蝈还有药物价值,利水消肿,通络止痛,主治水肿尿少,腰膝肿痛,湿脚气。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
而蝈蝈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南宋宰相贾似道著作《促织经》开历代虫经虫谱之先河,为养虫者的经典祖书。
人们饲养蝈蝈对身体起一定的保健作用,为消遣娱乐活动,极大的促进了身心健康。俗话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蝈蝈也是如此。
夏季来临,也是它们出来活动的时候了,它们偶尔会飞进家里来,可以抓住它们,喂养起来,找回童年的记忆。
但是有的人会反感它们,吵到你的休息了。只能用喷雾剂(菊酯类)灭杀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