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茶经》揭秘:唐代制茶艺术的图解指南

03-23

《茶经》揭秘:唐代制茶艺术的图解指南

#头条创作挑战赛#

▏首发于公号:常青树茶业

▏作者:GaGa


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3月5日播出了第八期节目《茶经》,由此“茶圣”陆羽的这部著作又一次小小地“火”了一把。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茶书,其中记载的是陆羽对茶的全面认识和研究心得,可以说是茶学百科全书的雏形。从中我们不但能够窥探唐代的饮茶细节,而且能够感受到茶文化在唐代的兴起与发展。

今天,我们就跟随陆羽的讲述和王建荣的绘图,看看唐代茶人是如何制茶的。

(一)工具篇

陆羽在《茶经》的第二个章节,也就是“二之具”,为我们介绍了唐代采茶、制茶需要用到的工具。这些工具大多在今日已经失去了价值,还有个别得到了改良。

1.采茶工具

2.蒸茶工具

3.捣茶工具

4.拍茶工具

5.焙茶工具

6.计数工具

7.封茶工具

(二)制茶“七经目”

陆羽在《茶经》的第三个章节,也就是“三之造”,为我们概述了唐代采茶、制茶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的来说,唐代制作饼茶有七道工序,即“自采至于封,七经目”,包括采茶、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茶和封茶。

1.采茶

春季(“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农背上「籝(yíng)」,在没有云的大晴天去采茶(“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2.蒸茶

采摘的新叶放入「箄(bì)」,再一同放进与「釜(fǔ)」相连的「甑(zèng)」中。灶上架「釜」,灶下添柴,「釜」中添水,高温蒸青。蒸好后,拿出装有茶叶的「箄」,用「三桠」翻动茶叶。(“始其蒸也,入乎箄;既其熟也,出乎箄”

3.捣茶

翻动后的茶叶,放入「臼(jiù)」中,用「杵(chǔ)」捣烂。

4.拍茶

捣烂的茶叶,装入「规」中,在铺有「襜(chān)」的「承」上压紧拍实。(“以襜置承上,又以规置襜上,以造茶也”)成型后,取出,放在「芘莉(bì lì)」上干燥。

5.焙茶

干燥后,用「棨(qǐ)」将饼茶中间打孔,再用「扑」通过打的孔将茶饼串起,方便运送。运送到「焙」前的茶,从「扑」上解下,再用「贯」串起,架在「棚」上烘烤(“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6.穿茶

烘烤好的茶,用「穿」串起,方便计数。

7.封茶

用「剡藤纸」将饼茶包好,可放入「育」中(“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三)饼茶的优劣评判

陆羽在“三之造”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饼茶的外形评判其优劣。概括起来,精美上等的饼茶有胡人靴、犎牛臆、浮云出山、轻飙拂水、澄泥、雨濡六款,粗老低档的饼茶有竹箨、霜荷两款。

原文如下——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澄泥)。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雨濡)。此皆茶之精腴。

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精美上等的饼茶

▲粗老低档的饼茶


参考资料 《陆羽茶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唐]陆羽著 王建荣编译


关注【常青树茶业】了解茶知识

巴林鸡血石保守估价是多少

永乐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