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探秘折扇:历史渊源与《红楼梦》中的文化内涵

08-19

探秘折扇:历史渊源与《红楼梦》中的文化内涵

“于时则有祛灾雅制,却暑芳姿,昔日之班姬所咏,往年之逸少曾持,敛之不盈于把,圆也有中乎归,出袂而轻飏自动,拂膺而凉思允宜。”——这段词出自明代杨循吉的《折扇赋》

在这段词中作者杨循吉用华丽的辞藻形象地描述出了折扇的华美,也表现了其对于折扇的热爱。但杨循吉在《折扇赋》中对于折扇的热爱可不似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于莲花的爱。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于莲花的爱。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对莲花之爱来表现其异于世人对于牡丹及菊花的热爱从而来表现自己不与当时的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立独行。

或许他在现实中对莲花并无《爱莲说》中那般热爱,不过是借莲花的自然特性来表现自己所追求的人格魅力罢了,但杨循吉对于折扇的爱却与当时的世人一致,是真爱。

明清时期的折扇流行于世,其不仅在民间流行,还在大明的宫廷之中盛行,就连贵为帝王的明宣宗都亲自写过文章赞颂过折扇。

这种现象在当代影视作品中也有大量表现,如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以周星驰所饰演的唐伯虎为代表的贵公子们出门就都手持一把折扇以作风流。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诞生于清代,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对它的研究至今仍未停止,且在后来的研究中竟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派——红学,可见其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

《红楼梦》以贵公子贾宝玉的视角,描写了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的兴衰,让人发省!作为人情小说的《红楼梦》,其描写人物性格的方式也没有跳出传统的范畴。

即采用侧写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含蓄地丰富人物的整体形象。而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生活在当时的社会顶层,享受着上层社会的一切便利,也和中晚清时期的上层阶级拥有着共同的爱好。

而折扇作为当时士人阶层中流行的风雅之物,自然也没有逃过作者曹雪芹的法眼。在《红楼梦》中就有许多利用折扇来丰富人物的情节。

而通过对这些情节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更好地感受折扇的“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一、折扇的发展历史及其具体的结构与分类

1、折扇的发展历史

由于战争、朝代更替、人口迁徙、各代文化差异等客观原因,折扇在各代的名称都有所不同,甚至当代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尚不能确定相关典籍中所记载之物是否为如今概念上的折扇。

抛开这种不确定因素,从古至今,在中国的各个地区折扇大体有以下数种名称:“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紧头扇”

而在流传于世的历史典籍之中寻找带有以上名词的记载资料就成了理顺折扇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折扇历史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有起源汉代之说;起源南齐、东晋之说;亦有从日本、朝鲜流入,进而传入中国之说。

通过查看各类史料记载,笔者大体得出一个起源观点:折扇最早的起源应该为汉代甚至之前,且起源地为中国。

但是在折扇最为流行的宋明清时期上层阶层以及普通百姓所把玩的折扇应属于日本、朝鲜传入的那一支。

《汉书》中对折扇有过记载:“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自以便面驸马。”——在人骑马过章台街的时候,会用便面驸马。

后世学者结合驸马一词的含义为击打马匹,由此来推测所谓“便面”就是当今概念上的折扇。

之所以笔者认为起源汉代的说法较其他如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或起源日本、朝鲜等地的说法更让人信服,是笔者结合相关历史的具体背景所得出的结论。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一种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状态,朝代更替速度过快,且为整体分裂,局部统一的局势。

这个时期的战争较为频繁,人们的生产活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个时期又被某些历史学家称之为:“失去的三百年”

通过以上的历史背景可知,从东汉到隋代建立前的三百余年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封建体制没有发展或得到了极小的发展。

故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的文娱物品在汉代有极大可能存在。

至于日本、朝鲜之地起源说利用刚才的分析方法亦可解释其不可行性,日本在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之后其国家发展才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此前一直为奴隶制度的国家,因此更不具备成为折扇发源地的客观条件。

而之后笔者认为在宋明清时期流行的折扇大概率是源于日本、朝鲜之地的观点则是结合了相关历史文献所推测的。

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従。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所作的《杨主簿日本扇》,不用仔细解析仅从字面意义之上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信息:苏辙所接触的折扇为日本进贡而来的,而苏辙曾经位居宰相之位,属于北宋的上层阶级,他所接触的物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明代永乐年间也记载有日本进贡的折扇深受永乐皇帝的喜爱。

以上信息都证明宋明清时期流行于世的折扇属于从日本、朝鲜等地流入中国的样式。

2、折扇的类别及制作

由于折扇的结构较为简单,整体工艺无太多差异性,故折扇的分类一般为制作材料差异,扇骨数量的多寡以及扇面的差异。

在明永乐年间,由于永乐皇帝的个人爱好,折扇逐渐成为宫廷里面的流行之物,随着之后折扇流入民间进而流行于民间,宫廷为了与民间产生差异化,开始在折扇的制作材料上进行优化。

永乐及以前的历史时期里,即使在宫廷里折扇也不过是竹骨茧纸薄面折扇,但在永乐之后,为了显示宫廷贵于民间,折扇的扇骨开始采用象牙等名贵材料制作,缝合处也采用金线等贵重物品。

且会在扇面处留下空白,让当时名人大家在其上题字作画,以提高其身价。后来这种留白扇面的传统也传入民间,众人皆效仿,有的折扇在名人大家题字作画之后的身价可以上涨百倍。

当时的折扇中比较名贵的有:金陵折扇、真丝折扇、荣昌折扇、人像挂扇等。

二、《红楼梦》中折扇之描写及其作用

折扇在明清时期流行于世间,而《红楼梦》所写的故事正发生在清朝中期,折扇在其中肯定会大放异彩的!

《红楼梦》中有许多和折扇相关的情节,如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描述了贾赦夺扇的故事。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写薛宝钗与折扇的故事;二十七回中贾宝玉与丫环们围绕折扇发生的故事;第三十一回中贾宝玉和晴雯围绕“摔扇”这一事件发生的故事等。

我们着重分析其中贾赦夺扇的故事与晴雯撕扇的故事

在第四十八回中,贾赦附庸风雅,开始收藏古代折扇,于是便派手下人四处搜寻,最终发现有个石呆子手中有二十多把古折扇,于是派人重金购买,但石呆子不肯,贾赦就诬陷其“拖欠官银”,最终石呆子家破人亡。

作者利用折扇为线索,安排了这次事件,表现了贾赦的目中无法,奸险狠毒,进而代表了当时上层阶级的黑暗,也让贾赦这个人物在读者眼中立体了起来。

在晴雯摔扇的过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晴雯与贾宝玉之间的对话,让仙灵活泼的晴雯形象一下子在读者眼中浮现。

最后作者又细节描写晴雯撕扇的细节,让晴雯的性格特点再次深入在观众眼中。晴雯是那个时代不畏强权的底层人物的代表,她虽为贾府佣人奴仆,但不卑不亢,保持自我,大有一副新女性的面孔。

总结

折扇是明清时期非常流行的文人墨客的风雅之物,为当时的富商权臣所喜爱,它的目标人群正是《红楼梦》中的主体对象。

曹雪芹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在书中多次以折扇为线索推进剧情,表现人物。让观众在体会人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折扇的“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折扇》

《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红楼梦》中折扇之描写及其作用》——郭征帆

文玩折扇开合角度

青铜镜怎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