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黄河安澜:守护生态,传承文脉,谋求发展,幸福母亲河展现古韵新篇

09-20

黄河安澜:守护生态,传承文脉,谋求发展,幸福母亲河展现古韵新篇

中工网记者 苗辰

大河潮涌,岁岁安澜。

历史上的黄河自古多水患,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据统计,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达天津,南抵江淮。

黄河宁,天下平。大型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沿黄九省城市群加快建设,改变了洪水泛滥、泥沙淤积的历史。9月14日至9月16日,中工网记者随“黄河安澜”采访团走进黄河河南段,初秋时节,滔滔流水,绿色遍野,偶有飞鸟划过,美如画境。

生态,悠悠黄河水的绿色写照

北临黄河,南依邙山,东临京广铁路,西望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桃花峪”和“楚河汉界”之鸿沟,这里是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它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华北平原的起点。

黄河文化公园内炎黄雕塑巍然矗立中工网记者 苗辰摄

自1970年开始修建邙山提灌站,50多年过去,昔日的荒山秃岭今日已莺歌燕舞,柳绿花红。这里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余万人次,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在地处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的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2003年至今,通过适地适种、换土种植、循环发展等,累计种植120余种40万株苗木,籽播造林20余吨,荒山造林成活率超过90%,形成以山地常绿生态林、环山路景观林、水景园周边景观林、葫芦岛生态经济型防护林、适令鲜果经济林和特用经济林相结合的生态体系,将千亩荒山变成了四季常绿、四季有花果的桃花源。

华洋生态科技园荒山造林 中工网记者 苗辰摄

万里黄河孟津蓝。黄河流经洛阳孟津区59公里,辖区内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湿地公园、吉利黄河湿地公园、黄河生态廊道等生态区域环境优美,鸟类资源众多,大鸨、黑鹮、白尾海雕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均有记录。

记忆,一张文化遗迹的留影

最早的广域王朝国家、最早的双轮车辙、最早的井字形城市干道路网……在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约3800~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嵌绿松石玉钺 中工网记者 苗辰摄

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已经6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今日能够看到的珍贵的发掘成果。“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个基本陈列展厅,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藏品类型涵盖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形成规模和体系。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这座我国最早成立的河流博物馆——黄河博物馆,记录了千百年来人们与黄河相处共生的印记。在这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隋唐洛阳城复原图、北宋堤防管理文献……文化与历史交错,辉映出民族发展的历程。

黄河博物馆内展出的河源之石 中工网记者 苗辰摄

发展,黄河岸边熠熠生辉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初创是未来的雏形。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有45名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型、资金状况等方面给予企业指导和帮扶,还有专职收集企业诉求的企业联络员。此外,园区对初创团队的资金不设硬性要求,关注企业的高成长性,并依照需要为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帮助初创人员度过最初的资金难关。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的全生物淀粉基降解颗粒、全降解PLA吸管 中工网记者 苗辰摄

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天然粮仓”里将研发进行到底,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新乡地处“南北分界过渡带”,是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就坐落在这里。

目前,创新中心田间试验用地总面积4150亩,其中生物育种中试区面积556亩;常规育种试验区试验田面积2807亩,主要规划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常规育种实验;表型鉴定与设施试验区试验田面积787亩,主要规划耐寒、耐热、抗病鉴定及高标准蔬菜育种温室等。

中铁装备车间工人生产盾构机 中工网记者 苗辰摄

年轻的花朵竞相绽放,成熟的大树深植沃土。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能够穿山越海的盾构机早已迈出国门,盾构各类产品出口至意大利、法国、丹麦、澳大利亚、新加坡、阿联酋、秘鲁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连续10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5年保持产销量世界第一。

黄河河畔,一个个家庭脱贫致富,众多企业蓬勃发展,产业创新步履不停,生态涵养焕发新颜……古老的母亲河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幸福的母亲河已经翻开古韵新篇。

猫打过针,被猫抓了一下轻微破皮要打针吗

硅化木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