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探寻失传之宝:唐代白玉研茶钵的神秘面纱

01-02

探寻失传之宝:唐代白玉研茶钵的神秘面纱

1991年3月,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鸦岭乡一村民在一座红薯窖中发现古墓葬,随即多人参与盗掘。墓葬位于东西向的黄土梁缓坡处,北为杜沟村民居,南为横贯东西的黄土冲沟,附近为晚唐至宋代墓葬集中区,周围是低山丘陵地带,海拔240~345米。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闻讯后对此墓进行调查,同年4月~8月会同伊川县文管办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



通过出土的墓志铭得知,墓主人为唐代齐国太夫人吴氏。吴氏的公公、丈夫王士真和两个儿子都曾是成德军节度使(今河北地区),王家在当时手握重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力量。吴氏也因此生前被封为齐国太夫人,身份显赫。而后吴氏次子王承元在即将担任家族第四任节度使时,选择了归顺唐中央政府,王氏家族也由河北迁至洛阳。


墓志盖拓片

墓志拓片



墓志铭拓片 唐 洛阳博物馆



经发掘清理,齐国太夫人墓葬规模较大, 结构复杂, 随葬品丰富。虽曾两次被盗掘,破坏严重,但仍清理与追缴回大量文物。特别是出土的金银器较为齐全, 造型别致, 纹样纤细流畅,对晚唐金银器的断代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双鱼纹海棠花金盏托 唐 洛阳博物馆

齐国太夫人墓出土


整个墓葬清理出文物1618件,加上武装部、公安局移交26件及碎片若干,文物件数达到1659件。其中玉石器36件,其中最为瞩目与精致的当为白玉研茶钵。


白玉研茶钵 唐 洛阳博物馆


白玉研茶钵直径8.3cm、通高4cm。玉色白中闪青,玉质莹润通透。从外观来看,器敞口、圈足,完全与唐代实用的瓷碗外形相同,毫无二致。造型简洁大方、功能实用,是唐代玉器的杰出代表。



隋唐之际此类玉杯存世较少,敞口、圈足形的有1957年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玉杯和故宫博物院藏莲瓣纹玉杯等,都是唐代容器之珍品。


金扣白玉杯 隋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cm,口径5.6cm,底径2.9cm。此杯由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敞口,口沿镶金带一周,深腹,假留足,平底,通体光洁无纹饰。柔和的玉质、凝练的造型使得这件玉器虽小却显得高贵典骓、气宇不凡,成为隋代玉器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花纹玉杯 唐 故宫博物院

高6.5、口径7.9、足径4.45cm


白玉莲瓣纹碗 唐 故宫博物院

高4.6cm,口径7.1cm,足径4cm。白玉质,有绺及白色絮斑,局部有褐色沁。碗壁较直,略厚,表面浅浮雕三叠莲瓣纹。莲瓣表面阴刻平行线条以示叶脉。


作为唐文化的忠实接力者,辽国这个塞外王朝在器用形式等方面也多有参考照搬唐王朝,因而亦有这种圆体敞口,下腹内敛,直圈足,外壁阴刻云龙攫珠纹的唐风玉盏琢刻使用。


龙纹白玉盏 辽 辽宁省博物馆

盏高3.4、口径6.2cm。辽宁阜新塔营子出土,白玉质。盏壁饰云龙张口露齿,身体扭转翻腾追攫火珠,细腻传神。


玛瑙杯一对 辽 陈国公主墓出土


然而当你以为这件白玉杯与上述这些玉杯一般用来饮酒或饮茶就大错特错了。当调整视线角度看向玉杯内壁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内腹部施两道弦纹,弦纹下钵腹至底部琢有纵横交错的密集条纹。


白玉研茶钵 唐 洛阳博物馆

岫岩玉真假鉴别方法

恶魔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