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西汉时期的神秘陪葬石兽面揭秘!

10-07

西汉时期的神秘陪葬石兽面揭秘!

西汉滑石兽面,湖南省博物馆藏

长19.2厘米,宽19.4厘米,厚1.6厘米

1978年湖南省溆浦县马田坪56号墓出土

该兽面呈浅灰色,近圆形,两眼圆睁,鼻梁宽大,两眉上伸出变形双角,额上雕刻一菱形下连椭圆形物,内有一双手上举抱头、双膝半蹲的小人。兽面下部阔口獠牙,上唇圆弧,露出8齿,两侧各有一獠牙,无下颔,整个面部有4个圆形小孔,面部表情威武可惧。

滑石兽面是湖南溆浦、常德汉墓中出土的一种特殊的随葬物,雕刻非常精细,多采用透雕、浮雕等手法,显示出很强的立体感。兽面与人面的形态相似,眼、鼻、口、舌、眉的分布十分合理,基本上是按人面的造型而设计。这类滑石兽面出土时多位于死者头端,兽面上有钉孔,有的尚残存铁钉,说明它原来应是钉在棺椁的一端或两档上的,用于辟邪、防止妖魔鬼怪入侵,以保护死者亡灵。因此,滑石兽面对研究湖南汉代的丧葬制度与当地的礼俗有一定价值。

深入探索

一.滑石的性质

滑石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硬度较低,仅为摩氏1度,其比重也较轻,为2.7~2.8,一般呈乳白色。汉代是滑石雕刻的黄金时代,全国各地考古发掘、调查中,出土了大量汉代滑石雕刻艺术品,而湖南又是汉代滑石雕刻出土最多的省份之一。

为什么湖南地区在古代会有这么多滑石雕刻呢?这可能与湖南有丰富的滑石矿藏有关。《湖南通志·食货志》记载:“道州出滑石”。道州是今天湖南永州市的道县。据了解,湖南除道县外,还有不少县市也产滑石。由于这种石质的硬度低,容易加工雕琢,用它来制作随葬用的明器,是最理想的材料之一,而且滑石经打磨抛光后,具有洁白如玉的效果,故古人常采用这种石质制成冥器,作为陪葬品随葬。

二.滑石兽面的造型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滑石兽面多出土于湘西一带的溆浦和常德汉墓。1978年在湖南溆浦发掘了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墓葬46座,包括14件滑石兽面在内共出土滑石器104件。1973年常德郭家铺M1出土滑石兽面1件,1977年常德南坪M3、M4出土滑石兽面3件。这些滑石兽面虽细部稍有差异,但形制大体相似,且表情夸张,面貌狰狞。

1978年湖南溆浦马家坪西汉墓出土的滑石兽面

下面我们通过两件馆藏滑石兽面具体来看看其造型艺术的特点:

1978年溆浦马田坪M63出土,长19厘米、宽20厘米、厚1.9厘米。呈米黄色。兽面面形方正,面颊隆起,鼻梁隆起作半圆管状,下端两鼻孔也呈半圆管状。双眼近三角形,两眼珠鼓出,两眉上挑,呈外八字形状,两眉上伸出双尖角,阔口,上唇作横S状,口与面等宽,有六齿,两侧各有一犬牙,整个面部有8个圆形小孔。面部表情肃穆。

1978年溆浦马田坪63号墓出土西汉滑石兽面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73年常德郭家铺M1出土。长26.5厘米、宽20.8厘米、厚1.7厘米。呈灰色。面部近长方形,鼻梁突起,下端有鼻孔,长椭圆形双眼,面颊两侧各有一尖角,嘴小而凸,有上下唇,口内露出五小齿,有完整的下巴,两腮突出且各有镂孔,颧骨演化成突起上曲的骨架,4个圆形小孔位于下巴处。头顶有三个菱形突起,似三束辫发。面部表情怪诞。

1973年常德郭家铺1号墓出土东汉滑石兽面,湖南省博物馆藏

以上两件滑石兽面,雕刻非常精细,采用了透雕、浮雕等手法,显示出很强的立体感。通过对滑石兽面的印痕分析,古人在雕刻这种兽面时,应先绘有一图样,然后将其贴于滑石板上,再进行雕刻,脸面近于人面的造型,而五官却采用了夸张手法,使它具有更强的艺术性。

三.滑石兽面与傩面具

从这些滑石兽面的造型来看,不由得使人想起为驱鬼祭神、逐疫驱邪、消灾纳吉所进行的祭祀活动——傩。傩面具与滑石兽面在造型上十分相似。

我国古代诸多的历史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傩地记载。据《古今事类全书》记载,颛顼之时就有了傩祭的活动。周代还专设官员负责傩的祭祀活动,如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州官岁终命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以逐之,则驱傩之始也。”伴随傩祭而产生的面具,亦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在一些地方出土和发现不少古代的面具实物和图像,例如四川巫山大溪出土的浮雕石刻人面、甘肃永昌鸳鸯池出土的石雕人面、甘肃天水柴家坪出土陶塑浮雕人面、山东滕县岗上村出土的玉雕人面等都是古时面具的代表。

傩面具起源于远古的中原祭祀,是一种驱鬼除邪仪式。其造型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距,通过对面具五官的装饰和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凶猛、狰狞、威武、深沉、奸诈、滑稽、和蔼、慈祥等性格。据《周礼.夏官》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持矛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在傩祭之风盛行的商周时期,为了在祭祀中获得强烈的效果,主持傩祭的方相氏佩戴“黄金四目”面具。另外,在陕西汉中地区曾发现一批商代青铜傩面具,为鬼面,脸呈椭圆,面目凶煞,眼中有通孔,可供舞者窥视。耳有穿,鼻有孔,五官位置与人面相近,显然系巫师跳神所配之面具。这种青铜面具,形象狰狞可惧,用以驱逐邪鬼瘟疫,古代也用以冲锋陷阵,以惊退敌人。这批滑石兽面造型上与此类面具十分相似,也是有长角、大眼、张嘴、露齿、面目狰狞,表情夸张。故而,从造型上来看,滑石兽面的起源与傩面具有一定关系。

四川巫山大溪64号墓出土浮雕石刻人面

1959年四川巫山大溪64号墓出土的浮雕石刻人面,高6厘米,宽3.6厘米,厚1厘米,造型简约、古朴,平面呈椭圆形,材质青色有纹理,质地细腻光润。面部居佩形中心作正视状,并以阴刻线圈出瓜子形的轮廓。以两个圆圈琢出双目,瞳孔如豆,鼻梁垂直且短,口形夸张似作伸舌状,无双耳。由于面形缩居整体造型之中,使人联想到褓褓之婴的神态。造型顶端有两个供穿系的椭圆形穿孔,更增添了装饰美感。属距今6000~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晚期遗物。

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50号墓出土石雕镶嵌人面

石雕人面像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距今4000年前) 永昌县鸳鸯池出土 高3.9厘米,宽2.6厘米,厚0.8厘米。石雕用白色带有褐色斑点的白云石料磨成,呈椭圆形,上部有一穿孔,制法为先刻浅槽,再镶以骨饰,眼圈镶白色骨环,眼睛为黑色眼珠,鼻、口镶大小不同的骨环。

甘肃天水柴家坪出土陶塑浮雕人面

1967年天水柴家坪出土的陶塑人面,残高25.5厘米,宽16厘米,细泥红陶质,塑工相当细腻,额上有隆起的披发,眉弓清晰,耳垂有穿孔,作张嘴欲语状。

四.滑石兽面的用途

根据滑石兽面出土情况分析,有的出土于墓坑内棺的一端,有的出土于棺室的两侧。出土滑石兽面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而且随葬品也非常丰富。一般一座墓葬仅出土一件滑石兽面,但也有同时出土两件。另外,滑石兽面的一些部位,如眉部、脸部、鄂部及鼻子两侧或嘴角上都有一些小圆形穿孔,其中个别出土时穿孔内还残存有已锈蚀的铁钉。从上述情况分析,滑石兽面原是钉在棺椁的一端或两档上的,其用途是辟邪、防止妖魔鬼怪侵入到棺内来,以保护死者亡灵。

随葬镇墓兽的目的是保护墓主人不为鬼神所侵害,这种习俗在春秋战国楚墓中就非常盛行,如湖北当阳、江陵,湖南长沙、常德等地的楚墓中,就出土各种不同形式的镇墓兽。楚式镇墓兽的头顶上有鹿角,面部双目鼓出,或口吐长舌,神态怪诞,这种镇墓兽埋葬于墓中,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墓主人的灵魂不为鬼神所侵犯。在长沙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黑地彩绘棺,外表绘有一百多个形态各异、怪诞奇幻的神怪和神兽,其用意是保护死者和逐疫驱邪。因而溆浦、常德等地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出土的滑石兽面,也应是楚地遗风的一种延续。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华豫之门视频号



声 明:
《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 公众号ID:HNTVhuayuzhimen)。

飞船鱼吃虾

三角蓝百度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