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中国彩陶的故乡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
马厂类型,属马家窑文化晚期,经测定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2050年。马厂类型彩陶多以壶、罐、瓮等高大器物为主,同时也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撇口短颈垂腹小底罐,并出现了五口罐、双连罐等异型彩陶。这一时期彩陶除满足日常需要外,还被大量用于墓葬的随葬品。盛行在彩陶器表施红色或白色陶衣,并以黑彩逐渐取代半山类型时期黑红两彩并用的做法。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网格纹、回纹、折带纹、贝纹、肢爪纹成为马厂类型彩陶的主要纹饰。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十字纹双连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四大圆圈纹彩陶罐
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陶质轻薄,部分陶器经慢轮修整,有一些陶罐的口、颈尚留有清楚的轮旋痕迹。陶器独具特色,种类繁多,有泥制红陶、橙黄陶、灰陶和夹砂红陶。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器物种类有了很大的丰富,器型繁多。陶器除素面外,流行在陶器上装饰有篮纹、绳纹、弦纹、篦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纹饰,并有少量镂空工艺陶器出现。纹饰简单,以菱形网纹和三角纹及变化纹样为主,图案简单疏朗。
齐家文化素陶鼓
齐家文化带柄素陶鬶
辛店文化陶器
辛店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陶胎中一般搀有石英砂、碎陶末、蚌壳末和云母片等,陶质厚重坚硬。陶器器类比较齐全,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陶器造型以带耳把的居多。
辛店文化陶器中彩陶占有较大比例,彩陶表面磨光,器表常施以一层白色或红色陶衣,彩绘有黑色和红色两种,彩与陶胎结合不紧密,易脱落。纹饰别具一格,笔触粗犷,有S形纹、太阳纹、禾苗纹、回形纹、双勾纹、三角纹、折线纹等。
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陶器
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陶器彩绘多为黑彩,层次分明,不同的花纹图案与器物的不同部位相配合,具有一定的规律。陶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凹底器较多,其次为三足器与圈底器,而平底器与圈足器较少。彩陶表面多施有白陶衣,彩绘纹饰有连续回纹、单彩双勾纹、波折纹、锯齿纹、三角纹、太阳纹和垂线纹等。
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双勾纹双耳彩陶罐
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双勾太阳纹彩陶罐
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陶器
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双勾纹 太阳禾苗纹大双耳彩陶罐
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回纹双耳彩陶罐
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陶器比较粗糙,全系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大量陶器掺杂碎陶末与石英砂粒烧制。陶器表面往往涂有一层白色、红色或紫红色陶衣,少数器物表面经过仔细打磨。除素面陶器外,纹饰常见彩绘、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陶器造型特点以平底器为主,圜底器较少。彩陶主要纹样为连续回纹、涡形纹、三角纹、勿字纹、复线双勾纹、菱形纹、垂线纹等几何纹、太阳纹及鹿纹等动物纹。
辛店文化唐汪式陶器
辛店文化唐汪式陶器是唯一在临夏地区发现的一种辛店文化陶器。
辛店文化唐汪式回纹大双耳彩陶罐
唐汪式陶器的陶质较粗,器表虽加以打磨,但无光泽,彩陶表面多施有一层紫红色陶衣,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典型器物有双大耳罐、小口罐、四耳罐、单耳杯、壶,豆、鬲等,体形浑圆、别有风味。纹饰用黑色,以螺旋纹、变形S纹为主体,多饰在腹部两条平行线的中间。
辛店文化唐汪式螺旋纹彩陶豆
寺洼文化陶器
寺洼文化马鞍口素陶罐
寺洼文化折线纹单耳彩陶鬲
寺洼文化的陶器陶质多属夹砂红褐陶或灰褐陶,陶胎较粗糙,内多夹杂有碎陶末、沙粒和云母片。由于火候的关系,寺洼文化的陶器表面颜色不纯,常杂有灰黑、砖红色斑痕。陶器表面多素面无纹,部分装饰有拍印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以及彩绘等。还有少量镂孔陶器,孔呈圆形或三角形等,但只见于豆的底座或豆把上。彩陶较少。纹饰有横竖条纹、圆点或椭圆点纹、双勾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