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千年贡茶的回归:故宫博物院为何再次选择它?

07-10

千年贡茶的回归:故宫博物院为何再次选择它?

2018-07-10 16: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健 江帆 通讯员 王胜英 陈航

炒制成的严家大方茶呈乌黑色

这个夏天,远在北京的著名画家吴墨林终于喝到了记忆中的老味道,这杯产自浙西淳安的严家大方茶,曾是他年轻时常喝的口粮茶,在它销声匿迹的二十年间,他一直遍寻不得。

不仅吴墨林有了口福,更多北京人也能品尝到来自千岛湖的美味——故宫博物院抢先下单200斤严家大方茶。

从盛极一时到难觅踪影,经历大起大落的严家大方茶,以更隆重的方式回归了,它如何实现了新生?追寻严家大方茶的足迹,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片茶叶的背后,托起的是一个山区乡村的振兴之梦。

许多典籍资料都提到过淳安的大方茶

昔日贡茶 火遍大江南北

早上8时,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山谷,王阜乡闻家村村民闻有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厨房里,闻有根为土灶生上火,身旁的竹匾上摊着经杀青、揉捻的茶青,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伴随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燃声,闻有根用手试了试锅里的温度,朝锅里浇上一匙菜籽油,在他熟练的搓揉和翻抖下,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一锅香气四溢的严家大方茶出锅了。

闻家村,是严家大方茶的主产地,“严家大方”本名叫“闻家大方”。追溯它的历史,最早可考究到五代十国,《续茶经》记载:“乾化五年(915年)五月十二日,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斛。”可见那时,大方茶被列为贡品名茶。“家里都会砌两个灶台,一个烧饭,一个炒茶。”闻有根笑着说,小时候,一到下雨天,长辈就会让孩子挑茶叶,把色相差的茶挑给自家喝,把乌黑色的茶留着卖给贩子。

炒制严家大方茶的茶青要出芽5至8公分

与其它绿茶的不同在于,闻家大方茶选材必须是高山老茶种,茶叶要出芽5至8公分。“四斤生叶只能炒一斤干茶,全程都要站着,汗流浃背不说,人早已腰酸背痛。”闻有根告诉记者,虽然炒制过程非常辛苦,但由于山多地少,闻家大方茶一直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那个生活艰苦的年代,每当有村民遇到难关,一句“明年茶市再还”保准能借到钱。

将闻家大方茶卖到全国各地,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闻长木,民国时,他收购整个闻家村的大方茶,组织村民挑着茶篓赶40余里山路,在临安冷水铺搭上杭徽公路的班车,通过杭州茶叶市场将茶叶运出去。“苏州、济南、青岛等城市都有我家的茶庄,大方茶味浓可除腻,在爱食肉的北方特别俏。”闻长木外孙闻申唐介绍说,为了掌握茶叶市场的信息,在整个淳安还没几台电话的时候,山沟沟的闻家村就已经依山架设了电话。

谷雨后采茶的闻家村村民

解放后,闻家村周边的村落也积极加入,闻家大方茶年产量一度超40吨。1991年,严家大方茶精制茶厂成立,“闻家大方”改名“严家大方”。“每年有30多吨茶卖往江苏、山东等省,年产值超150万元。”时任严家大方茶精制茶厂厂长方民大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严家大方茶逐渐走下坡路,最主要的原因是,严家大方茶未形成品牌保护意识,受西湖龙井、千岛玉叶等明前茶冲击严重。再加上交通不便,越来越多赚不到钱的村民,纷纷放弃大方茶。“明前采的茶青一斤能卖60块,而谷雨后采的大茶叶一斤只卖5元,村民们虽然舍不得,但不得不向市场低头。”方民大说。

1997年,严家大方茶茶厂停业,一个时代就此终结。

政企联手 严家大方茶回归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过去20年王阜乡的茶农,“矛盾”恐怕是最合适的那个。

王阜乡是淳安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海拔均在400米以上,独特的山貌地形决定了这里的茶叶要晚熟一个多月。“不要小看这一个多月,等到村民们采完茶,却错过了明前茶买卖最好的时候,价格要低一截。”闻申唐在杭州经营了8年茶叶店,他深知王阜乡茶农的“纠结”,他说,“自己引以为豪的大方茶,没人要;学别人采明前茶,总贱卖。”

王阜乡是淳安最偏远乡镇之一,山多地少。

摆在茶农前的难题,也困扰着历届王阜乡党委政府。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淳安农民全年人均收入达17705元,而王阜乡人均收入仅11000元左右,很多村仍属于县级欠发达村。“交通偏远是最大制约因素,造成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山多地少的实际,以茶叶为代表的林下经济,仍是最主要的增收渠道。”王阜乡党委书记方立华说,王阜乡有1.3万亩茶园,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茶,擦亮严家大方茶千年招牌,对于帮助村民增收,至关重要。

经过多年谋划,2017年10月27日,在杭州市农办和王阜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千岛湖严家大方茶茶业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迈出“王者归来”第一步。“不能靠卖情怀,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要把品牌做上去,用质量来取胜。”王阜乡人大主席闻云发全程参与公司筹建,他介绍说,公司成立前,先后组织科研人员走访茶区,在海拔近千米的深山里,成功寻得千年老茶种,并划定300亩严家大方茶茶保护区,在这个保护区里,严禁施用任何农药。

为了挖掘茶文化,王阜乡邀请专家召开严家大方研讨会。

王阜乡党委政府积极当好店小二,通过举办严家大方茶首届斗茶大会,帮企业揽人才。在这次比赛上,闻有根被聘为严家大方茶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在生产车间督工成了他的新任务。“现在炒大方茶的人,都上了年纪了,希望把炒茶技艺传承下去。”闻有根说着话,不由自主做了一个翻炒茶叶的动作,“严家大方茶最讲究火候,茶叶是有灵性的,什么样的秉性炒出什么样的茶,所以传承很重要。”

为了挖掘严家大方茶的茶文化,王阜乡党委政府策划了一场研讨会,邀请市县茶叶协会会长和农科院专家,探讨千年古茶的前世今生。此外,王阜乡党委政府还指导成立严家大方茶党支部,前期已吸纳3名党员,发挥党员引领作用。通过政企联手,成功炒制出首锅严家大方茶。据了解,一级严家大方茶茶售价高达3000元/公斤,普通级售价达1500元/公斤左右。

传承创新 做强富民产业

“这是刚炒的严家大方茶,有一千多年历史,比龙井还要香,可以泡一杯尝尝!”在余杭区傅园路的现代茶城,50岁的闻申唐将一碟扁长乌黑的茶叶,摆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碰到有好奇的顾客驻足,他便拿起茶叶赶忙推荐。这是他第一次售卖家乡特产,在闻申唐眼里,意义特殊,“终于接了外公的班。”

工作人员找到的磨叽锅和揉捻工具

严家大方茶的回归,除了让茶商挺直了腰杆,茶农也尝到增收的甜头。在胡家坪村,村民罗春金忙着拾掇茶园,几天前,他新采的近两百斤茶青大叶卖出一斤20块钱的高价,实现增收3000元。“以前运气好,才有贩子来收;运气不好,只有眼睁睁看着大叶子老在茶园里。”罗春金笑着说,今后,他再也不愁茶叶的销路,只需按照公司规范种茶即可。胡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长木告诉记者,全村110户均实现增收,少的有一千多元,多的有五千多元。

初战虽然告捷,但严家大方茶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体现在工艺上。“炒严家大方茶需要特制的“磨叽锅”,锅内有一圈深深的凹槽,这是成就茶叶条形的关键所在,但如今,这种锅已经非常罕见。”严家大方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彐龙说,为了寻得更多的磨叽锅,工作人员几乎走遍所有炒过大方茶的茶农,最终只找到十口锅,经修复除锈后,仅剩八口锅可使用。

党建引领,成立严家大方党支部。

其次,严家大方茶炒茶人才几近断层,在斗茶大会的50位炒茶师傅中,技术真正过关的技师不超过5位,最年轻的技师也有54岁。“一天最多炒80斤茶,炒的速度跟不上卖的速度。”张彐龙说,公司也考虑过用机器炒制,但很难对火势进行把控,仍处在摸索阶段。哪怕在前期的杀青和揉捻环节,机器换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市场上杀青机器的最高温仅达350度,而炒制严家大方茶的温度需提升到500度。工艺和人才带来的双重影响,使严家大方茶的报废率居高不下,“两百斤茶青中,有八成是炒废的。”

千岛湖严家大方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

最后,从整个大方茶市场而言,98%的“蛋糕”被安徽控制,消失了20年的严家大方茶,品牌知名度逐渐淡化。“要破题这样困局,必须要走高端路线,和安徽形成错位优势。”张彐龙告诉记者,未来的严家大方茶,更多是一种“文化茶”,申请县级非遗、有机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保护、寻找代言人等系列举措已提上日程。在此基础上,张彐龙不断拉长严家大方茶的产业链,开发出菊梨茶、红糖姜茶等中药茶饮,将目标市场对准全国的都市白领。

漫步严家大方茶新厂区,一处白墙赫然写着,“翠叶长芽最芳香,严家好茶名大方。”如何让严家大方茶真正名扬四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和田墨玉

二十四种手链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