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江湾记忆:探寻上海玉佛禅寺的前身之谜

10-31

江湾记忆:探寻上海玉佛禅寺的前身之谜

十余里长的走马塘边,分布着江湾本地重要的信仰空间。本地民风与江南各市镇相仿,据说在孔圣人与文昌诞辰的日子,本地知识分子都会躬谒行礼,以示庄重,大有古风。不过江湾本地最为人尊奉的神明是东岳大帝,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圣诞日,“几于万人空巷,举国若狂”(《江湾里志》),甚至经过官方禁令也不能改变,足见其信仰基础。而东岳帝君的行宫,就坐落在走马塘北岸。

因为五行中“帝出乎震”的说法,东岳行宫坐落在江湾镇东,西侧紧挨的便是韩蕲王庙;准确地说,此地本是一座千年的大道观,主祀东岳大帝,道观东侧建筑为大帝出巡的行宫。观名叫作景德观,宋靖康二年所建;但观中还有座更古老的古龙神庙,时间可能再要早上百余年,推测很可能就是宋真宗景德年间就有。古时江湾滨海,民间多祭祀龙王祈求平安;道光年间做重修观记时,还能看到宋代诏封龙神庙的断碑与文字。东岳信仰自宋代以后便颇为流行,大约就是南宋以后,这座龙神庙开始向东岳庙转型。而近世以来的东岳信仰,既是一个朝廷化的信仰,又可视为一种都市化的信仰,江湾镇外的这座东岳庙绝非一般的乡间小庙,而是地区性的中心庙,可见近世江南地区城市化运动,也已深入乡镇。(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明清以后,景德观中主祀东岳泰山神,陪祀有唐代名将张巡、许远,宋少帝赵昺,靖康时死难的李若水,抗金将领刘锜等唐宋名人神主。但是,据说其中最灵验的,是一位叫“刘学士”的神明。刘鞈生平似不见宋金正史,但笔记杂著中有不少他的事迹,尤其曾以出使金国,不屈而死最著名,之后宋高宗赐资政殿学士,刘公也成为全国性的公祭对象。据记载,韩世忠就是在驻守江湾之时,在龙神庙中挂上刘鞈绘像,本地士民焚香顶礼,遂成为庙中神祇。一直到明万历年间,王世贞上书封刘鞈为东岳左丞相、晋阶忠显王,本地人遂称刘学士为“郡王”。所以,江湾之地,每年的东岳圣诞,都是这位“刘郡王”代巡的。这座保佑一方的东岳行宫明清以来历次递修,一直是江湾人民重要的公共空间,至少在民国年间还保有香火与香汛,应该于“一·二八”或“八·一三”两次战役中被毁,此后便不能寻其踪迹了。

比起依据五行原理置于镇外东首的景德观,江湾保宁寺的位置要中心得多,年代也要略早。据镇志保宁寺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45),建寺的智光大师,来自东京大相国寺;明永乐年间出过几位预修《永乐大典》的僧人,之后的声名似乎有些不振。寺址在镇中心走马塘北,今天寺院建筑虽不存,但塘北主干道依然叫作保宁路,应该就是寺址东首。与保宁寺在近代落寞的境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座日后发迹的古刹。江湾镇上有史可考最早的寺院,是一座叫“崑福寺”的院落,据说始建在梁天监年间,但寺址屡改,久已湮灭。光绪年间,普陀山有位慧根法师,从中土礼佛至印度,经缅甸得居士护法,开山取玉,雕成五尊玉佛,欲请回普陀山。路经上海,因各种机缘留坐佛、卧佛各一尊,在江湾之地造庙供奉。最先结庵在张华浜,后盛宣怀(1844—1916)及夫人庄德华等共襄盛举,取沙泾东江湾铁路车站旁、崑福寺旧址,建新寺供奉玉佛,取名“玉佛寺”。寺院于辛亥革命后搬入租界苏州河南新址,两尊玉佛完好保留于彼,那就是今天的上海玉佛禅寺

上海玉佛寺

作者:王启元(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编辑:陈瑜

宠物貂好养吗?养宠物貂的注意事项

短毛猫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