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崂山之旅:沈鸿烈与梯子石的故事

05-15

崂山之旅:沈鸿烈与梯子石的故事


梯子石故道

交通对于旅游风景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德占日据时期的崂山虽经外国人初步开发,但道路大多仍崎岖盘曲,山间小路则更是荒僻,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发展,沈鸿烈治青前后,这种情形得到了改善,从众多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修筑道路无疑是沈鸿烈开发崂山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如1934年《青岛市政府行政纪要》中记载:“大河东至荆条涧一段,就原有道路加宽,修汽车路,北上至迷魂涧修人行道。”大河东村与巨峰游览区、崂山林场相连,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政府将其原有的道路加宽、修筑汽车路,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不仅通到崂山的公路多经修整拓宽,山中亦修筑了许多石阶、石桌、石凳供游客登山游览、观赏休憩,《青岛市政府行政纪要》中记载:“小平岚至太清宫之人行道,应将沿途石崮开去,添修路面及台阶,并择风景最佳处,如梯子石、八水河东岸及山神庙等处,添置石凳石桌,以利游人观赏休息。”山中的石阶路,有的是从山石上直接开凿出来的,有的地方是人工铺设的,还有的地方用原木及石块砌成,这些各式各样的台阶路,初建成时供山民行走、游客登山游览,现在则多成为山中一景,供游客欣赏,譬如青山水库至明霞洞一段石阶路、大平岚至垭口之间的石阶路等。在这些石阶路中,最有名的要数崂山南线东起青山口西至大平岚的梯子石

梯子石

梯子石故道宽约2米,全长10公里,共有2700余级台阶,主体均在崂山的太清区。此段梯子石沿山峦起伏,山脉是从天门峰而来,其东南支余脉蜿蜒陡插入海,形成了一个险峻无比的高岭,必须越过此岭,方可到达上清宫、太清宫一带。因上下岭之路竖立如梯,故名“梯子石”,又称“天梯”,但这陡峭之路也有平缓处,相比惊险处环境较为清幽、路途更为盘旋曲折。在环海公路开通之前,梯子石是流清河至青山村、上清宫、太清官的主要山路,是旧时崂山南部东西向的主要通道。

梯子石(网图)

这段梯子石其实拥有着很长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此路自明清年间已有雏形,当时的梯子石还是杂草丛生的山间小径,过去到太清宫只有水路和北路,而居住在崂山南麓麦窑村的太清宫佃户要想到太清宫,只有翻越梯子石所在的险峻高岭。攀登上竖立如梯的梯子石后到达岭顶,可见岭顶巨石,所余之路窄仅容足,人行此处,必须从石上爬行而过,俯视大海,惊险之极,故将此石名“阎王鼻子”,意为由此走过,其惊险如同摸阎王鼻子(后来此石被凿去)。清光绪五年(1879)举人林钟柱人所撰《梯子石记》,详尽地叙述了此地的凶险:

山不险不奇,游不恶不快,穷游者莫不知之。梯子石者,亦名天梯,在崂之东南,旧以险恶著。辛卯季春,余游九水毕,复转而游此。过麦窑,寻山麓而上。面危峰,临大海,虽称天险,然犹樵牧所历之径也。行数里,忽值山,乱石磊砢,荆榛满目,似洪荒以来,从无游屐践之者。折而下,复登两山,其势较前尤峻。再一山,石崩谷裂,虎狼所不穴,猿鹤所不到,山精木魅所不游。三岩横出,如蛟龙扬鬣,与霹雷角斗于空中,是为天门顶。举目周视,无足迹可寻,乃先悬带其下,而堕于石底。神情恍惚,几疑去天尺五。再半里,即至梯子石。上之无可登,下之则怪石齿齿,倒垂大海中。一侧足即随波叵去。其中一线直下,绝壁千仞。石莫能自立,鸟莫能自飞。即欲痛哭寄书,而天空地窄,四顾无人,思问一樵夫而不得。俯窥之,下有微光圆明如镜。侧身入,众石支一石,翱翔甫定,衔尾卧其上。人从隙中过,约略数十步,仰见青天,忽成异境。疾趋下,渡八水河,攀松杉而上,至其巅,海水如绿玉,则太清宫之西峰焉。一片空明,千山紫翠,仿佛更始余民重睹汉仪。既出险,神稍定,乃逐步回顾而望之。

梯子石记石刻

这段石刻位于梯子石东端,长约3米,1980年春,由即墨人修德书,读完此记,便会对梯子石有一大致的了解。文中记载梯子石向以险峻难行著称,究竟险到何种程度呢?文中所谓“虎狼所不穴,猿鹤所不到,山精木魅所不游”“上之无可登,下则怪石齿齿,倒垂大海中,一侧足即随波叵去。其中一线直下,绝壁千仞,石莫能自立,鸟莫能自飞”的描写,将梯子石的险恶渲染得淋漓尽致,读之令人生畏。然而虽为天险,梯子石仍是农户樵牧的必经之路。

沈鸿烈向来重视体育及民众的身体素质,鼓励市民登山,他曾在其《崂山环游记》中写道:“游山与国民之修养有大关系。习于攀岩涉水、冒雨凌风,则体格日臻健康、而胆气自壮;习于云光离合、景物雄奇,则思想日臻美化而心境自超;登山须赖自力,故足以养成独立自尊之心;登山并须结伴,故足以养成爱群合作之习。”因此,他下令在崂山中修筑了许多石阶以供游客、市民登山。1934年,青岛市政府对崂山道路进行修整,决定以“以工换赈”的方式修建这条最为险峻的梯子石,以供游客游览崂山南线。施工期间恰逢沈鸿烈考察崂山,沈便专门抽出时间去勘视梯子石的施工,他于《崂山环游记》中提到:“(十月卅日)······九点,自流清河乘山轿,循海滨岭上行,勘视梯子石一带路工。梯子石,为崂山著名险道,悬崖傍海,舍此无路可通;而坎坷崎岖,一再起伏,行者稍一不慎,即有下坠深渊之虞。就旧道展宽为二公尺六,山坡概以条石作成阶段,总计二千数百级;昔之蛇行蚁附者,今得阔步其间矣。”原来惊险的羊肠小道重修之后能够阔步其间,可见经过沈鸿烈的重修,不仅为游人,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梯子石虽然惊险,但其北面有层峦叠嶂的高山,南面是蔚蓝的大海,独特的地形,曲折蜿蜒的道路,尤其是其惊险处,对喜欢探险的游客仍不乏吸引力。站在《梯子石记》石刻处,可向南眺望见波涛汹涌的大海。自然美景与文化资源完美地融为一体,可谓风景独特,气象万千。后来随着环崂山公路的建成,今天这条当年崂山南线的主道已很少有人走了,但是,梯子石作为历史的见证,至今仍与沈鸿烈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转自刘怀荣《沈鸿烈研究》

(——谢谢阅读——)

绿玉髓与玉和翡翠的区别

黄金龟甲虫是几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