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古时银票防伪技术揭秘:为何伪造难如登天?

08-28

古时银票防伪技术揭秘:为何伪造难如登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其实是符合社会整体的价值观的,如果与这个价值观有所违背,也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深渊。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的场景当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达官贵人和有钱家的公子,带着大把的银票,出入妓院和赌场,可谓是视金钱如常物。而那些做生意的老板,看着大笔的钞票,两眼放光,口水直流三千尺。作为观众,我们看着电视剧里面的角色拿着大把的钞票,不禁会思考,这纸做的钞票,难道不会有假吗?

毕竟在古代,没有现在那么高的纸币防伪技术,那为什么钞票的使用范围依然那么广呢?难道没有人会造假吗?根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的时期是在北宋年间,当时的川蜀人民,觉得银子携带起来不太方便,于是发明了一种可以代替银子的纸币,那时的人们称他为“交子”。

后来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它极其便利,之后便开始大力推广它的使用,在演变过程中,这种早期的纸币就变为了银票。当给钱方式还以银子为主的时候,就经常有人造假。到了钞票的时代,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机会,肯定不会有人放弃,所以在刚开始广泛使用钞票时,市面上出现的假币成千上百种,造假现象泛滥成灾。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打击假币现象,朝廷方面颁布了一项律令,凡是纸币造假被抓住一律处以死刑。而且每一张银票上面都印着“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锭五银”的字样来鼓励人民群众相互监督。但这样的方式只能说解决大部分人造假的问题,但总有少数一部分人为了获取钱财,宁愿铤而走险制造假币。

在纸币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自己摸索出越来越多的防伪标志和鉴别方法,使得人们对纸币的使用更加放心。到了明清时期,大部分的假币在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官方控制的银票原料,宋朝时期银票的原材料是“楮皮”川纸,到了明朝初期,发行的大明宝钞采用桑皮纸为原料。就当时的制作条件来说,银票的原料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普通人难以仿造,而且政府为了防止民间出现造假现象,明令禁止民间生产这种制作银票的原料,这样就能杜绝很大一部分人造假。

二、银票上面印着复杂的图案,难以被模仿。古代的银票上面很多精致美丽的图案,无论是从线条还是构成来说,都极其复杂,不容易被人模仿。政府为了进一步打击民间的造假行为,刻意在银票上使用双色套印,甚至是多色套印。

这也就是说政府的纸币制造机构,会使用不同的颜色描绘字体,并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往上叠加。如果知道最后呈现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就可以模仿出相似的银票,但如果不知道其中的顺序,很难仿制出与真正的银票相同的字体颜色。

三、政府会不断的变化票版,明清时代银票的票版使用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年,一般一个票版一年换一次。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想伪造银票,但由于票版更新的速度较快,可能他好不容易造仿造出来了,政府就已经更换新的票版了。

四、政府会建立专门的鉴别机构,帮助人们鉴别假钞以及传授一些鉴别方法。

五、清代时期有些商人,会采用密押技术来防止伪造现象,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自从有了密押技术,使用这项技术的银票没有出现过被冒领的情况。

六、防伪印章技术的出现,进一步的防止伪造现象的发生。这项技术就是在有拳头那么大的印章上,刻下类似于兰亭集序这么多篇幅的文章。这技术只有宗师级别的人才可以做到,即使是这样厉害的大师,也做不出第二个完全一样的印章。

而且官方刻的印章有时候还会刻意的弄错几个字,如果有人仿造,可能会很迷惑,为什么官方的印章上面还会出现错别字。如果稍不注意,将错的改为正确的,那么他所伪造的假币就很容易被发现,这也阻挡很多制造假币的行为。

在明清时代,政府有很多防止民间制造假币的方法,但最终还是要考人们的自觉性,毕竟造假是与社会整体价值观不符合的,迟早都会将自己推入火坑。

参考资料:

《增广贤文》

君山银针产地哪里

比特斗牛犬有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