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西北茶的传奇故事与其它

09-01

西北茶的传奇故事与其它


内容摘要:茶“封”,是西北地区清代、民国历史上广泛使用的砖茶的计量单位,主要源于砖茶的制作工艺,也特指一封茶旧称重5斤(约折合为3千克)。随着建国后党和政府全力保障边疆人民饮茶需求,茶叶品种及包装的多样化,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茶“封”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清朝,民国,西北,茯茶,茶封


对于砖茶的数量,青海老人的用词有点特殊,量词为“封”,如“一封茶”,别说外地人听得一脸懵圈,就连本地年轻人也不明就里。时至今日,不时还能听到一些老人说:家里还有五封茶,下彩礼要用两封茶等等。砖茶的计量单位是“封”,不是现今大众通常使用的口头语“片”、书面用语“块”。

走遍西北多数地区,如甘肃定西、临夏、武威、张掖,宁夏中卫、银川,内蒙古阿左旗和鄂尔多斯,新疆哈密、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发现不少老人对砖茶数量的用语也是“封”。

砖茶数量“封”,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也就是历史上长期饮用边销砖茶的地区。

为何使用“封”?

封,与砖茶制作工艺(封装)紧密相关,或与茶税制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一、砖茶制作工艺之封

顺治初《茶马事例》明确规定,茶以篦为单位,每篦是10斤,如茶马互市上马每匹给茶12篦,即为120斤。茶引由商部颁发,每5斤为1包,2包为1篦,100篦为1引,1小引为1000斤茶。

到了康熙时期,砖茶成形,“封”取代了“包”。《清史稿·茶法》记载,西北官茶每引100斤,征实5篦,每篦2封,每封5斤。这是历史上边销茶“封”的最早文字记载,“封”的使用,说明边销茶的外形、重量已经定型,重量为每封5斤,形态为砖形。

关于清初砖茶的具体制作流程,尚未找到信实的资料。在清初砖茶制作的基础上,历经200年广大茶商、茶工的不断改进,更加趋于成熟完善,创造性地发明了发花工艺,这就是诞生在咸丰末年(1860年前后)享誉西北的泾阳茯砖茶。泾阳本地茶商称之为“泾阳砖”、“封子茶”,具体工艺流程大致分为清选、切筛、拼配、陈水、渥堆、熬釉、炒茶、灌封、筑茶、扎封、发花、干燥、检验等13道步骤。

只讲与茶封密切相关的两个主要环节。

制封灌封环节:制封是用多层枸树皮纸糊成茶封(砖型包装纸),一般长十二寸、宽八寸、厚一寸,以备压制茶砖。灌封也称绑封子,将茶封套夹在与此尺寸相配套的木模梆子中间,梆子由两个特制带槽的木模(现代为铁模)制成,为使茶块外形美观,内面凸起的为正面或大面,内面平顺的为背面或小面。

灌封工人坐在梆子一侧,双手捧簸籏,一边簸茶散气,一边灌茶进封,另有一人站在对面,双手紧握木棍不停地杵筑,将茶全部筑进茶封里。另有一人坐在梆子旁边,名叫“扶棒”,帮助扒匀封口的茶,帮助“扦门”(筑封口)及开关梆子安放茶封和取出茶封等。

扎封锥封环节:成封后折紧封口,开梆出封,用细麻绳将茶封十字形捆扎,以便定型。因刚加工成的茶砖湿气大,为了通风透气不发霉,用铁针在封口戳一两个孔,深约茶封1/2,插入茅草心以导出茶封中的水分。

每封砖茶称取干毛茶5斤,加茶釉水4两炒制后的湿茶重5.4斤。干燥后砖茶重量仍为5斤。

包装好的一块成品砖茶,即为一封茶。

“封”的计量单位,和约定成俗的一封茶的重量,大量见诸于清代《茶法》、史志和地方各类文献资料。

陈椽《茶业通史》:康熙44年,以茶马司库存茶叶充饷,新茶1篦折银4钱,陈茶1篦折银6钱。康熙61年,西宁茶马司每封茶定价3钱。雍正10年,每封茶定价银4钱5分。

杨应琚《酌筹甘省茶政疏》:甘省额设茶引二万七千二百九十六引,每引行茶一百斤……外带附茶十四斤为运脚之费。以每五斤为一封……

《西宁府志》记载,乾隆7至24年,西宁茶马司贮积茶叶150多万封,每封5斤计,存茶75000余担。

二、清代茶税之封

清代的茶叶税目较多,有课、封、羡、截、息银等等。

课,是对茶农征收的茶叶税,有时改为向茶商征收,征税更为方便。羡、截与息银,均属杂税,与茶商紧密相关。

封,即茶商按茶封完纳的正税,由户部颁行引票,茶商按引纳税。清代四川茶税对西北边引的征收标准为:每引征四钱七分二厘……按年造报奏销。以陕西泾阳茯砖茶为例,百姓每购买一封茶,包含了茶商先行代交的税为1钱9分5厘。这是与西北百姓饮茶最紧密相关的茶税目。

按销售地区的不同,税目“封”,四川边引茶税0.472两,土引0.361两,腹引0.25两。西北百姓饮用的边引砖茶税率是最高的。其它的三种税,如课、羡、截,边引的税率也是最高的。各省税率不同,湖南和陕西每引征收3两9钱,浙江每引征收1钱2分9厘3毫,差别巨大。

清末《丹噶尔厅志》记载:茶自兰州运来,每年约万余封,大半售于蒙番,每封现价二两共银二万两。

几百年来,固定的砖形,不变的重量,“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官方和百姓对砖茶使用的计量单位,其重量为5斤(3千克),少了不行,多了不可能。也只有这样,砖茶才会在广袤、落后的西北成为硬通货,成为交易的媒介,充当钱币的角色,以茶易物大行其道。

三、茶封重量的换算

清代法定1斤的重量(质量,本文沿用民间俗语称重量)约为现在的596.8克,5斤的重量则约为3.0千克。

1915年后民国政府法定1斤为500克,但各地茶商制茶仍然沿习传统定例,每封茶重量仍为旧制5斤(3千克)。

1958年以前陕西泾阳生产的“人民牌”茯砖,58年后湖南新投入生产的前几批“八中牌”(中茶牌)茯砖,50年代至90年代初四川生产的“民族团结牌”茯砖,全部延续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旧制,重量为3千克。近一、二十年,白沙溪茶厂和益阳茶厂按照传统工艺,复刻了早期精典茯茶以示纪念,试制了少量高档茯茶以供收藏,其重量均为3千克。

也就是说,一封茶,清代至民国一直为清代的旧制5斤,折合为现今的3千克。目前公开的黑茶专著及相关研究资料,对解放前的砖茶重量无一厘清,5斤6斤始终混淆不清,研究表述多有矛盾或谬误,这是没有考虑到不同历史时期度量衡的变化而造成的。


四、砖茶经营体制的变革

砖茶,在西北少数民族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唐宋到清,各代封建王朝都把茶叶作为垄断性物资,实行茶马贸易,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以茶中马。以茶中马虽然停止了,但砖茶的经营仍由官茶店代销,是商销官卖。在这种制度下,茶商对茶封的质量不直接负责,不时掺入树叶,泾阳地区掺入棉花叶,以图厚利。到嘉庆、道光年间,掺假短斤的泾阳砖茶在西北失去了信誉,渐由四川、浙江等地运来的私茶充斥市场。咸丰二年(1852年),茯茶原料主产地湖南、湖北成为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的主战场,贩茶商人锐减。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爆发了回民反清斗争,在泾阳加工和等候盘验的茶封全被烧抢。自此以后,连年战乱,官茶贩运停顿。

同治十二年(1873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大幅整顿西北茶务,茶叶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湘茶在西北复兴。后来又由于茶叶质次斤短等各种原因,官茶“行销十年,未能尽售,茶商坐耗成本,苦累不堪”。为了扭转官茶滞销局面,光绪八年(1882年),关闭了西宁、凉州、庄浪各地的半官方茶店,由私营茶商自行开店卖茶。此后,茶商积极性大增,互相竞争,到湖南安化茶山选购真细好叶,仔细加工,在茶封上标写商号名称,且茶封重量多超过官定的5斤标准,一般加重1至2两,按16两进位制,1两为37克,1至2两取中间值大体为50克,一封茶实重为现今的6斤1两。从此,茶商从选茶、制茶、运茶到售茶,全程把控,一条龙操作的好处是砖茶品质提升了,西北人民得到实惠了。

五、泾阳茯砖的巨大影响

从宋代起,实行茶引法以经营茶叶,“引”是政府发给茶商的运销凭证,用以控制茶叶的买卖。领“引”的茶商叫“官商”,所卖的茶即为“官茶”。及至解放初期,西北广大群众仍沿用茶马贸易时的叫法,独把泾阳茯砖叫做“官茶”,数量单位仍称呼为“封”,现在仍有少数老人把大块茯砖茶叫“官茶”。

民国初,甘肃茶务仍照前清旧章办理,茶票由甘肃省财政发卖。1929年青海建省后,青海茶商仍向甘肃省财政厅买票,青海茶的经营,以山西、陕西人为主,亦有本省少数商人。当时行销青海的茶有四种:一是泾阳茯茶,毛茶产于湖南,运至泾阳加工,每块沿习清代旧制5斤(3千克),销于海东、海北、海南、海西和西宁等地,年约11万市担,最为大宗,这是青海及西北群众饮用最多的茶,品质为世人所称道。二是康大茶,也叫马茶,产于西康(雅安)地区,主销玉树等地,年约0.7万市担。三是松潘大茶,产于四川灌县附近,在松潘中转到各地,故称松茶,销往青海东部黄河以南及果洛地区的,年约0.08市担。四是细茶,以汉中紫阳茶和成都香片(花茶)为主,海东及西宁东关的回族群众多喝此茶,数量较少。


六、茶“封”的消亡

解放前,西北饮茶品种比较单一,砖形的黑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当然可用“封”来作计量单位。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抓好传统砖茶供应的同时,从全国调拨了各种中高级茶叶,六大茶类齐全,满足不同消费需求。随着泡饮便捷化的快速推进,即使是传统茶饮黑茶,其包装形态也日趋多样化,从单一的砖形向袋形、球形、筒形、盒形等转变,“封”不能适应茶叶市场快速繁荣的需要。

再说,60多年来,砖茶规格巨变。从60年代起,国内如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西、贵州等地砖茶均以2千克为标准销售样砖。从60年代初开始到1993年,湖南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湖北青砖茶的标准样砖,均为2千克,偶有500克小砖茶则为2千克的切割版。仅四川民族团结牌茯砖茶,1995年以前保持在3千克,之后也在不断地减轻重量了。

综上所述,自50年代开始至60年代初,在这短短的十年间,茶“封”的两重寓意快速丧失及至彻底消亡,“封”既无法用于茶叶数量统计,又失去了一块砖茶3千克(旧制5斤)重量的含义。至此,使用了300年左右的茶之“封”,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仅保留在西北少数七八十岁以上老人的记忆里。


七、砖茶的瘦身降质

1994年益阳茯茶降为1.85千克,此后各地边销茶厂纷纷效仿,十年间湖南砖茶从2千克降为1.9直至0.9千克,薄得像张包装箱纸;湖北青砖茶从2千克直降为1.7千克,再无其他规格。

与此同时,砖茶品质也快速下降,小厂林立,粗制滥造,在市场放开、监管不到位的形势下,产销两地混乱,从九十年代起,砖茶品质严重下降了二十年。

市场为证,老砖茶的重量与茶叶的品质成正比,与价格成正比。益阳茯砖茶,1991—1993年2千克的,青海收购价为1200元;1994—1995年1.85千克的,800元;2001年1.5千克的,130元。临湘地区,十多年前1.2--1.6千克的茯茶,5元。安化黑砖茶,1991—1994年2千克的,武威收购价为1800元;1995—1996年1.8千克的,900元;2001年1千克的,100元。茶叶是用来喝的,只有好的砖茶存放久了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老茶。其价格问题,年份是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但首要的还得看品质。一分钱一分货,在茶行业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近十多年来,砖茶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大师款、纪念款、订制款,这个限量多少份,那个什么山头,规格更是五花八门。究竟哪款茶好,有什么特点,一些茶厂销售经理未必能讲清楚。2021年,有国家定点边销茶砖茶厂63家,还有少量未入列的茶厂也在生产砖茶,购茶选择余地大的同时,还真的让人有点无所适从。在连续几年茶叶销售并不十分理想的形势下,需要茶厂茶商作出深思与智变。


参考文献

1 、杨景福主编,青海商业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彭从凯,中国古代茶法概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

3、陈椽,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

作者:朱晓峰,男,汉族,1973年生,浙江江山人,大学文化,青海老茶文化交流品鉴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青海茶史、黑茶文化。



来源:茶声

责任编辑:邓放

假翡翠手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什么叫蜜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