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玉文化的起源:探索与中华文明的深厚联系

03-31

玉文化的起源:探索与中华文明的深厚联系


【壹】初见

有这样一种物器,轻轻敲击着它,清脆作响,迷蒙疑惑,似在梦里回旋,仿佛前世遇过,听到了千年前的叹息声;有这样一种物器,将它系于腰间,轻步回廊,漱漱泠然,如细水般划过,好像流星乍现,印在了思慕者的心上;有这样一种物器,绕于皓腕之间,白雪无瑕,润泽剔透,与姑娘们相伴,为有情人见证,绽放出静谧无声的美丽。它是何物?它出现在何时?它来自何方?它又将去往何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的安静虽一如既往,但它的温润韵纯却愈发让人难忘,它就是人们最为欣赏的玉石。

所谓玉石,《说文解字》中曾有记载:"玉,石之美兼五德者。"那么,什么是美兼五德?简单来说,就是指玉石的五个特性。或如坚韧质地者,或如细润光泽者,或如绚丽色彩者,或如致密透明组织者,或如舒扬清音者,凡有上述特点,皆为美玉。

如此,人们又不禁疑惑:玉文化出现于何时呢?这点,已然不可考。在典籍中搜寻,也只是只言片语——不过是知道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知道它意义颇多、种类繁多,知道它功能繁杂、作用很大罢了。

追寻上古时期,出于对美的追求,玉石一出现,便作为人们的配饰使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的发展,等级制度的完善,玉石又作为礼器而用。

譬如,关于春秋战国"六瑞"的使用规定,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由此可知,玉器俨然已成为身份区别的象征。并且,玉石还被赋予了驱灾辟邪的作用,故而曾有古人云: "口含玉石,欲化不得。"这也就是,古代贵族墓葬中,墓主人往往身着金缕玉衣、口含美玉的由来,譬如那位海昏侯,便是如此。此外, 玉能够增值保值,经济价值极大。同时,玉也有保健养生的用处。

但回归本质,人们也应该知道,玉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了赏心悦目而存,带来美的愉悦。抚摸着玉石,人们便能感觉到什么是冷中脆,韧中柔,体悟到什么是润如雨,明如镜。玉,既是历史记忆中的一道彩虹,也是无数世人心中的君子表率。

西周玉佩

【贰】玉石五德

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被道德观人格化,常与君子的形象相挂钩。其中,玉石的五德,便与此相关:润泽以温,便是仁德,是君子的仁爱之心;致密坚硬,便是智德,是君子的智慧聪敏;瑕斑不遮,便是忠德,是君子的坦诚忠义;玉色一致,便是信德,是君子的言而有信;玉质贵重,便是礼德,是君子的礼贤下士。因而,在人们心中,玉便是高洁品德的象征。

因而,无数迁客骚人便在春花秋月之中,清风江船之上,吟诵出了不少赞美玉石的诗句。比如,在《诗经》中,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对君子如玉的最好诠释。君子的美好品德,就像是玉一样。将其切割磨磋后,便是可用良材,能够坚韧无摧,能够透明有光,能够熠熠生辉,给人以温润光泽之感。

曾经不解这句诗的含义,于是闲来无事,便用手指摩挲着一块玉,一下、两下……那隐隐约约的透明质感,似乎给了人一种美好的遐想:仿佛是身处于一个静谧的夜里,载着满船的星辉,摇曳生姿,再带着一颗柔软的心,欣欣然睡去。然后,梦见了一个如玉的君子,于是怦然心动,流连忘返。含蓄如斯,就无怪乎古人对于君子如玉的高赞了。

当然,除却诗句外,关于玉石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譬如蓝田种玉,雨花玛瑙。其中,传奇知名如和氏璧,便是一个凄伤的故事——

春秋之际,有一琢玉能手,名曰卞和。一日,他在荆山里发现了一块璞玉。于是,他献宝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匠查看,玉匠却说这是块石头。结果,厉王勃然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可是,卞和没有死心,坚持认为这是块宝玉。然而,不幸的是,因为玉匠的又一次错误辨认,导致厉王的继任者一楚武王生气,卞和的右脚也被砍掉了。之后后,卞和便在荆山凄厉地哭了三天三夜,血泪不止,却不是为失去双脚而哭。恰好,楚文王继位,心生疑惑,便派人剖开此玉,发现果真是稀世珍宝,便命名为和氏璧。

在和氏璧的故事里,卞和无疑是很凄惨的,但他坚守自己的本心,坚信璞玉不是石头,比起玉匠、楚厉王之流,可以算是有君子之风了。因而,这块璞玉被称为和氏璧,便是对他品德的极大赞许。虽然无数的人都曾念诵着君子如玉,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点?千年的时光里,玉就像是一道深刻的印记,横亘在了人们的心里,跳跃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叁】玉石的传承

经历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中华玉器呈现了不同的进化状态:从史前的古朴素雅,到秦汉的雄浑奔放,魏晋的佛系萧索;从隋唐的圆润富丽,到宋元的细腻精致,明清的玲珑剔透。玉文化,随着历史的脚步,既经历了衰败,也经历了辉煌。

岁月变迁,早已物是人非,玉却依旧平静,不悲不喜,淡然处之。它,不会因为人们的狂热追逐,而失去本心,变了样子;也不会因为人们的一时冷落,而伤心不已,自艾自怜。它是灵动的,像一个深山幽谷的精灵,看得见,却抓不着;它也是沉静的,如一个底蕴深厚的大家闺秀,可远观,却不能亵渎。随着岁月的沉淀,它就像是一壶埋在地下的醇酒, 香气愈发弥漫,只待有心人挖出一品,滋味正是愈发浓厚,让人回味不已。

出于对玉石的向往,曾买了一个玉佩作为收藏,并时常把玩着它,思索玩味。它玉泽深厚,像是翡翠的质感,却又不是翡翠;它纹路不一,有着玛瑙一般的复杂, 却又不是玛瑙。若将它放在桌上,它便静静地坐着,似一个腼腆的小姑娘,可爱得让人移不开眼。若将它系于腰间,它又清扬地发出响声,随着同行的铃铛一起欢畅,赫然醒目,动如脱兔。偶尔心满意足地爱抚它,它便寂静无声,仿佛很是享受。在暖阳的折射下,这一枚玉佩便也发出幽光,柔柔润润的,如一汪清泉,晶莹得让人欢喜。

也许是宿命的缘分,又或是前世的擦肩而过,玉石的存在,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毕竟,它本生于大自然,藏在山野烂漫处。待山间一片祥和,暖玉自会生烟。若是有人遇见,便似到了无双紫府,神仙境地。只是,这样闲云野鹤的平静生活,又怎会长久?玉,终究是被有心人发现。于是,它被带离深山,来到了繁华喧嚣的人世间。物以稀为贵,玉的出现,石破天惊。从此,它被君子所佩戴,被文人所赞赏,被收藏家所珍视。于是,历史的深影处,出现了一抹精彩的亮色。

曾读过"玉在山/而木润",曾听过"开在/磐石间/原是玉/生烟",曾看过绕腕双跳脱,玉的妙处,已是不用多说。它,似飘荡在心中的歌声,空灵婉转;它,是历经了沧桑的老人家,祥和明睿。美兼五德,温润为玉;中华有此,不负芳华。在这摇晃的人间里,携玉而行,踏歌游春,真好!


文|吴春兰

战国红玛瑙与南红玛瑙的区别

元通铜钱图片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