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历代君王们的眼中,金银珠宝早已视为草履,唯独沉香方能独显品味,彰显国威。宫廷皇室也好、大小官员也罢,每年都使用大量沉香,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货源、保存、管理体系。每每路过宫廷、药房等地,都闻得到悠远醇韵的香气。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宫廷里的这些沉香都是怎么来的呢?
藩国进贡
我们翻看地图不难发现,盛产沉香的安南、暹罗等国都在清朝的版图范围内。而这些藩属国每年进贡的香料,就是宫廷“番沉香”的主要来源。
至于那些沉香匮乏甚至根本不产沉香的附属国,他们往往会购买一些的沉香作为贡品献给清廷。有记载,曾有旨意:“任土作贡,原视物产所宜……即此外沉香等物,若未能备数,不妨就该国所有,如土纨、绢布均可进奉”。不难看出,宫廷还是首选沉香作为主要贡品。
官员进献
“贡”原本与赋税挂钩 “九贡”之制。其中 “物贡”特指地方向中央进献当地特产。康乾年间,广东布政司每年需解沉香一百斤,后增加到三百斤。
为了避免沉香影响百姓生活,乾隆三十一年曾特地下谕海南的地方官,每年按照惯例进宫的沉香,要由专人赴黎购买,每年额贡也应予以晓示。
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地方官负责沉香的采买事宜,花费也要进行定额和公示。
除了两广、福建等地的官员需要进贡沉香之外,为更好地满足宫廷的“喜好”,一些偏远的官员也会自行购买沉香进贡到宫廷。而他们的购买渠道大部分都是大中型的商铺。
拨款采买
官员们除了每年查收进贡的沉香,还会收到朝廷的拨款,指派相关要员进行统一采购,除此之外,一些特定的御用商人也会为宫廷采办一些沉香。
据史料记载,康熙时期,因采购沉香过多,康熙下旨,“即如朕内用沉香,每年二百斤,用尚有余,量用采买”。
但其实如果从整个清代来看,官方采买的沉香数量并没有很多,一是因为沉香本身比较昂贵,宫廷用香又必选珍品,耗资不菲,后期受限于国家财力,国库日渐亏空,采买沉香的数量自然是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