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奇石的定义
1、奇石是自然天成,稀奇古怪,具有人文内涵,给人以美感(自然美、工艺美、意念美)的石头。稀,少也。奇,奇特。古,久远。怪,出乎意料。
历史上流传过多种名称:如珍石、美石、灵石、雅石、怪石、供石、玩石、艺石、趣石、巧石、寿石、水石、摆石、贡石、园林石等。
自古以来,奇石是爱石人们的主流称谓。
2、观赏石是1989年"京津冀石玩艺术研究会"始统一使用"观赏石"新称谓。并说:广义的观赏石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包括天然奇石和工艺石。狭义的观赏石是指天然形成、具有审美和收藏价值的石头。还强调观赏二字,对于审美主体一人而言是非常确切的。
不难看出:"观赏石"将自然奇石与工艺石混为一体,又将石与人结为一体,并且突出人的行为"观赏";再提出狭义观赏石,仍为自然天成,具有审美的石头。概念似乎明晰,实则含浑不清,到底是人还是石,也可以理解为"观赏石"="人观赏石"(一种人的行为)。使用"观赏石"概念的人们在"理论"、"文章"中经常把"赏石"与被赏的石混为一谈。同时,从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来看,也违背了前人称谓的核心"石"。
因此,应该为奇石正名,使用客观(历史与现实)存在的科学定义"奇石"为好。
二、奇石的特性
奇石具有自然美、唯一美、长久美三个特性。
1、自然美(天然性):奇石之美(形、质、色、纹、韵;瘦、漏、透、绉综合形成的美感)是大自然变化与运动的杰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唯-美(单一性):任一块奇石在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都是独一无二的。任意两块不能"完全一致"的。更不能再写、再画、再造、再生。
3、长久美(永久性):-块奇石存在的历史,相对人类艺术品(诗、书、画、雕。。。。。。)的寿命长得多,但不能"永恒"。石头再硬,再结实,经风吹日晒,水冲浪击,其它物质的浸蚀,仍要风化,变形,变质;更何况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因素(再加奇石笨重这一缺点,一般奇石爱好者只说好,不说不!)。奇石过去的美、现在的美,并不能按爱石者的主观愿望保持不变的永恒美,而保持相对长期的美是可能的。
另外,部分奇石爱好者还认为奇石具有"类艺术性":是指奇石的外在形态能作为艺术美、意念美的载体或表现能力。
三、奇石的形成
奇石是如何形成的,宏观易答,微观难解。为什么还要叙及呢?其目的在于向人们说明奇石形成的科学性,而非人与神的意造之物。
从宏观看,一句话,就是自然形成的。在浩淼的宇宙中,地球形成初期,随着热量等向太空失散,逐步冷却,由一百多种元素在不同条件下聚合,又逐步形成了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和熔融物、生物等。并大致分布于地球的外层、地表、地壳和球心。各种石头(除陨石)都来自于组成地壳的岩石。椐地质学教科书载,岩石因形成原因不同而主要分三种。
1、因高温熔融物冷却形成了火成岩,较硬。包括石英类、长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景物晶体类、云母类等。
2、沉积岩(水成岩)由于海水等的压力长期作用于各种沉积物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粘土岩、页岩、砂岩、碳酸盐岩(石灰石、白云岩)、古生物化石等。
3、变质岩:原生岩因温度、压力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包括板岩、片岩、石英岩、矿岩等。
这些岩体因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震、冰川流动、海啸、慧星撞击、日晒雨淋、水中浪击、闪电雷击、火烧崩裂、风化浸蚀、风沙磨砺、氧化还原、离子分解、光合作用等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解体的部分,而形成了众多的单个较小石块。其中极稀少的石头具备了给人类美感的承载条件,早己存在于自然界,-当被人们发现,才成为奇石。
四、奇石的分类
奇石的种类繁多,千奇百怪,妙趣横生,但人们习惯于简约与分类鉴赏。
1、按采集地点分:山石,溪石(卵石或水冲石),海石。
2、按大小与供置分:
1)、名胜风景石。如黄山、张家界、桂林、石林、三峡等名胜景区的巨型风景奇石。
2)、园林峰石。置于公园、广埸、花园、庭院中增添秀色的大型景观奇石。
3)、居室供石。置于厅堂、居室内以增添雅趣的奇石。
4)、把玩石。用于修身养性,常在手中把玩的小型奇石。
3、按成因分:火成岩石,沉积岩石,变质岩石,陨石。
4、按鉴赏特点分:造形石,纹彩石,矿物晶体,化石。
5、按奇石的类艺术(相对于人类的艺术创造)特点分:
1)、具象石(多为形状石)。主要从石的外形轮廓看,具有某物体的外形基本特征。如自然景砚、人物、动物等。讲究"似",逼真与神韵为隹,妙在形奇。
2)、图案石。形成图案之石。如自然景观、人物、动植物、文字等。讲究"似与不似",美在意境与画龙点睛。
3)、抽象石。主要从两个方面抽象:一是由形状或图案引起的联想;二是由点、线、面及颜色的变化启迪的灵感。讲究"不似",随鉴赏者的悟性及情操而升华出意念之美。
五、奇石的鉴赏观念
由于人们的信仰与观念不同或差异,对同一事或物有不同的说法,对奇石亦然。因鉴赏奇石属于文化与美学范畴,本文偏重简叙不同文化观念对奇石鉴赏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福、儒、道、释。
福文化是指从皇帝到百姓,从汉族到少数民族,从古至今,千秋万代祈求福瑞与吉祥的图腾文化,以及传统美德。主要讲究:福、禄、寿、喜。龙、凤、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平安。龙凤呈祥是黄帝与嫘祖为统一中华原始国家(部落联盟)制定的统一图藤。对国家,国运祥和昌盛;对百姓,婚姻美满幸福。因此爱石的人们多推崇吉祥奇石。
儒文化是指以孔子和孟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形成了一种价值取向,成为民族(主要是从政者)遵从的准则;礼乐纲常,形成了一种道德规范,行为秩序和评判标准。其核心是讲中庸。以士大夫和文人墨客为主的奇石爱好者多喜瘦、漏、透、绉的石头,讲通融,峰回路转,陶情养性。
道文化是指以庄子为代表,讲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谐平等。以"太极"论之,阴阳转换,虚实相兼;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意念形象并存。道家赏石多喜欢简约。形状、图案等简明整洁,具象特征突出。柳州现代赏石家们讲究品石论道。
释文化就是佛教文化,耒原于古印度,又受中华文化影响。以"禁欲""苦修"去积"善德"而"超脱",达到"一切皆空"的境界,但讲究"因果报应"。释者喜欢以禅义赏石,讲究超凡脱俗。以观音、佛为上品。
现代还有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功利等鉴赏流派,反映了多元文化的影响,正在形成百花齐放的奇石文化。
七、奇石的命名
1、石种命名:由于地域或地质的差异,各地的奇石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自古以来,奇石爱好者们根椐某一石种的特点、形成地质结构或主要元素化合物的含量、形成年代或形成原因等方面考虑,并从科学性、艺术性、人文特征等方面进行美学特征概括归纳出石种的名称。有的针对某一单一石种,有的针对某地所有石种进行命名。俗成方法大约有三种。
1)、以产地命名的。多数以县、乡名称命名。如灵壁石(安微灵壁县),太湖石(江苏),大化石(广西大化县)。因古时建治府与县少,辖地较宽广。现代设冶市与县数量大增,辖地变小,一些新石种资源往往跨市或县分布,命名时,采用了地域特色名称。如三峡石,既包括重庆万州区,还包括湖北的宜昌市。戈壁石包括的地域更宽广。
2)、以色彩特征命名的。如广西的黑珍珠、三江彩、四川的绿泥石、葡萄石和长江红(红黄相间的蜡石)。广东的阳春蜡石。内蒙巴林鸡血石等。
3)、以人文特征命名的。如福建的九龙璧(故宫博物馆一一皇宫中有九龙壁),乐山福石(因乐山福佛奇石上的三个天然文字而取名,没有得到公认。有的称乐山石,有的称犍为石,有的称乐山大佛石等。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2、单个奇石的命名:鉴赏者要通过较长时间的人石对话,欣赏,体验,乃至建立感情,认真抓住该奇石的形、质、色、纹、韵的美学(具象、抽象、意象)特征,并结合鉴赏者(也可请石友)的知识与美学素养,采用"直述"、"反衬"、"寓意"等多种形式,抓住"似"、"似与不似"、"不似",用最简明或辩证的(一、二、三、四字)文字命名。使其他鉴赏者感觉"切题又切意,妙趣天成,达到感觉美的升华效果。
八、奇石的欣赏及鉴评标准
1、奇石的欣赏
由于人们的文化知识、美学素养、信仰情趣的千差万别,对同一块奇石往往看法相去甚远,正如常言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文雅的称"情人眼里出西施"。单个的人在发现奇石之美时,体现了极强的个性特质,各有择重与强调。如:妙在形奇;美在意境;稀少为珍;天真美妙;贵在天然;有神则奇;有仙则灵;线曲面凸;以小寓大;自然美高于艺术美,抽象美高于具象美,神似优于形似,浪漫优于现实;等等,不一而足。有鉴于此,人们在一起欣赏奇石时,应当相互尊重与理解。
2、奇石的鉴评标准
人若有缘得一奇石,如获致宝,往往有意无意加以宣传或旋耀,意在获得更多人的公认。这就得有个评定奇石优劣的(规矩)标准了。
1)、北宋荆州画家米芾(公元1051一1107年)主要针对太湖石(今江苏太湖)和灵壁石(今安微灵壁县)的主要美学特征,结合当时人们(主要受儒家文化)理念影响,提出了我国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奇石鉴评标准"瘦、透、漏、皱"。同时代的文豪苏东玻还增一"丑"字,强调丑怪。
瘦:指石头整体形象苗条(细高)多姿(变化),风骨磊磊。
透:指石头玲珑多孔穴,前后能透过光线或通透。
漏:石头里边有孔穴上下相通,脉络连贯。
皱:石身起伏不平,能看出凹凸有节奏的明暗变化。
米芾(又称米癫)因此被中华爱石后人尊称为石圣,其爱石<<石丈>>又称<<米癫拜石>>现置安微无为县图书馆内。
2)、水冲石标准
上世纪七十年代,广西柳州为主的奇石鉴赏家们针对红水河水冲石的美学特征,结合他们提倡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张卫、陈西(宁夏)、徐伟崇、高津龙、扬靖(女,天津人)、陆舜冬、黎言、朱育新等在办<<石道>><<赏石>>杂志过程中,逐步归纳了"形、质、色、纹、韵"五美标准。并逐步推展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形:指石头的外廓形状。
质:主要指石头的硬度,也兼顾石头的密度及化学组成与物理结构。
色:指石头的颜色及艳丽度。
纹:指石头上的图案或纹线(包括浮雕)。
韵:指石头的具象特征神韵或有意境,抽象变化有动感,意象变化有灵气。
总之,从古至今,对奇石的欣赏为人们所喜爱。鉴赏观念和鉴赏标准在不断变化发展。古代的"瘦、透、漏、皱、丑"的灵魂应该继承,当代"形、质、色、纹、韵"的标淮不能教条。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精神情趣也在变化,用变化的观点去鉴赏自然石的变化,要唯人所利(忌短视及功利),从自然的人享受自然的美,发展到自然的美有利并促进自然人的新发展。人类不但是自然的一部分,能认识适应自然,还能利用(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改造自然,包括改造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最美的世界。
九、奇石的等级与评定
奇石的自然美、唯一美、长久美都是针对同一块奇石而言的。要将许多(若干块)奇石分出优劣,就比较困难了。但人们通过长期的鉴评奇石活动,逐步行成了鉴赏理念、鉴赏标准、分级鉴评办法。
1、按各石种,形成的难易程度,结合瘦、透、漏、皱与形、质、色、纹的鉴赏标准,一般传统分为五级:极品、珍品、精品、上等品、等外品。
2、因鉴赏理念不同,石种不同,评级的原则及要求也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石届既要尊重地域特色,还要具有包容,海纳百川的大肚量。现代石展频繁,往往公与不公成为影响石展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3、水冲石(卵石)评级考虑的原则与要求
1)、石质硬度大于莫氏4度。还要考虑石质组织结构的至密度,有无石肤(皮),水洗度(石头浇水填充了凹坑,表面形成基本连续的液体反光面,提高了反光的同向性。这就是奇石为什么要浇水或涂油后更好看的科学原因)。
2)、具象、抽象、意象程度。
3)、色彩鲜艳度,色彩搭配的对比度,玛瑙、彩玉类奇石的透光程度。
4)、形状石的神韵程度,画面石的成意程度与意境程度,文字石的完整程度与楷、行、草风格与某大师的近似程度,意念石的线面灵动程度与想向空间宽广度。
5)、人文内涵承载能力凸显度,主要指反映人类社会著名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与著名景观等。
6)、破残程度(主要指主观赏面)。
4、极品、珍品、精品的主要要求(一般只允许精品及以上等级的石头参展)
极品:与似象物体逼真,神韵、意境;石质硬度在莫民5度以上,至密,石形美而完整;色译艳丽,石皮完整,主观赏面无肉眼看见的裂纹,水洗度高;能给人以美(具象、抽象、意象)的振憾,有广泛的轰动影响与持久赞誉,能流芳百世的神奇之石(如和氏壁,江南三大名石等)。
珍品:与极品相比,逼真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文内涵凸出,非主观赏面有些微裂纹而不影响观赏效果,极富收藏价值。
精品:略次于珍品要求。逼真度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神韵、意境;石质好,主观赏面允许少量可见裂纹,基本不影响观赏效果。
十、奇石的价值及价格
奇石的价值:
观赏价值:主要体现“稀奇古怪”中蕴涵的自然美。
教育价值:教育人们热爱自然、科学、家乡和祖国。
纪念价值:有的奇石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段性历史见证。
科学价值:主要指奇石蕴涵的地质、地理、天文、水文及生物(包括人类)的产生、构成及发展的规律,有利于科学地利用有限资源,促进人类文明的科学发展。
艺术价值:自然天成的许多表现美的形式,有利于人类艺术表现形式及追求的扩展及深度发展。
文化价值:随着人类欣赏奇石,不但使自然的人享受了自然美,在赏美之中,将不断启迪人类的新思维,新追求,包括对人类诗书画雕及音乐、美术等人类自身文化的利向促进,甚至于哲学思维的、神学的促进。
历史价值:名石及石用品记载了不同时代千丝万缕的蛛丝马迹。
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庭院、居室、建筑的美化上,还有部份奇石有药用等价值。
经济价值:因奇石的独一无二的单个性,可以使人解忧、修身、养性、明志,不同的人(地位、经济、志向、情趣)就会寻找不同的奇石(又不能完全靠自己从自然界采集),奇石的买卖就应运而生。买者的欲望及经济能力与卖者的欲望与经济需要接近平衡,该奇石就会达成交易价格。该奇石的所有其它价值都体现在此时的经济价值上,真正体现了“黄金有价,玉石无价,奇石无定价”。从这种意义上说,奇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特殊高雅商品"。也可以说:奇石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隋着科技与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节奏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净压力剧增,物质与精神的快速消耗需要快速补充,回归自然己慰然成风,欣赏奇石也是回归自然的一种形式与选择。可以预测,将会发生一场奇石资源开发及争夺的剧烈竞争。
收藏价值:因奇石的硬度高,且重,不易被人搬动,表现的自然美能保持很长的历史时期(除战争与天灾),还会有升值的空间,从而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