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探秘远古生命:超500件珍贵古生物化石震撼亮相北京

07-14

探秘远古生命:超500件珍贵古生物化石震撼亮相北京

第一条由中国人发掘、研究的恐龙是怎么命名的?搏斗中的恐龙是什么样子?恐龙的皮肤有怎样的触感……一场恐龙化石特展为你揭开答案。7月13日,“2亿年的地球记忆——恐龙化石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开幕,从史前巨兽到沧海蜉蝣,超500件珍贵古生物化石,包含300多件罕见史前生物,全面展示了我国恐龙等古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观众展开一幅亿万年前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

本次展览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中外专家以及艺术沉浸体验策展团队联袂呈现。展览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汇集了超500件珍贵古生物化石,更有数十种尚未研究的新物种首次面向公众展示,比如新发现的疑似全球最早、最原始的暴龙超科成员化石。此外,展览展出了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它由中国古生物学泰斗杨钟健先生命名于抗日战争期间;侏罗纪晚期四川地区的顶级猎食者——永川龙;至今世界已知最早、最古老的带羽毛的恐龙——赫氏近鸟龙;亚洲最大、世界上脖子最长的侏罗纪恐龙——马门溪龙;世界上最早出现角质喙的古鸟类——孔子鸟以及全球生物演化史上最早会飞的哺乳动物——翔兽等。从陆地到天空,从森林到湖泊;从早期恐龙的脆弱步履,到带羽毛恐龙的绰约风姿,再到暴龙的威猛霸气,展览分场景呈现中生代恐龙的故事,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回到2亿年前的地球。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恐龙大国,在此发现的恐龙化石种类、数量居世界第一,300多种真实的“龙”曾经漫步在中国大地上。本次展览得到了国内多家古生物化石产地和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部分展品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昌吉恐龙馆、鄯善县侏罗纪博物馆、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延吉恐龙博物馆、青科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未来科学与工程应用中心等合作单位。在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从中国多地的恐龙化石,如从辽宁挖掘的双庙龙化石,从四川挖掘的峨眉龙,据介绍这是一种中大型的蜥脚类恐龙,颈椎骨很长,整个脖子甚至超过尾巴的1.5倍,是植食性恐龙,也是中国西南部最常见的蜥脚类恐龙。如果穿越到侏罗纪时期,你可以常在湖泊周围见到这些巨兽成群结队的身影。

亿万年沧海桑田,科学家要如何从茫茫大地中挖掘到这些史前巨兽的化石?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保罗·拉米向本报记者表示,化石的发现很多时候来自偶然,包括化石爱好者、周边居民、徒步旅游者一类的民众或是建筑开发商在意外中发现了部分化石,将线索报告给相关科研机构和单位,再由科学家进行专业的化石挖掘和修复。当然科学家也会依照论文或地质图里的线索去做有针对性的搜查、挖掘,从北边的内蒙古到东部的辽宁再到南边的广西,科学家们可谓走遍了全国大地,从亿万年前的沉积层里,揭开被时间尘封的生物奥秘。在不同地区,化石挖掘和保存的难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新疆,我们从戈壁滩里挖到的化石往往风化很严重,变得很脆弱,需要第一时间带去修复室做加固;在云南,很多地区是酸性土壤,我们挖到化石后需要很多时间做清理,这需要科研人员极大的耐心。”保罗·拉米说。

如果说化石的发现多是偶然,“搏斗中的恐龙”化石就更是“偶然中的偶然”。展现现场展示了这件化石的模型,它记录了伶盗龙和原角龙的搏斗场景:伶盗龙虽然体型比原角龙小,但已把匕首般的脚趾深深刺进了原角龙的身体,原角龙则用嘴死死咬住了伶盗龙的前肢。据介绍二者很可能是在搏斗中不行被沙尘暴掩埋,之后形成化石,使得这一动态的瞬间被定格为永恒。

时至今日,人们仍在好奇恐龙到底是如何起源与灭亡的?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立召向记者介绍,恐龙实际上是“兴于灭绝,也亡于灭绝”。 恐龙最早出现于三叠纪,在侏罗纪开始繁盛,在白垩纪这一物种到达鼎盛,但很快“戛然而止”。“原本在三叠纪,恐龙并不是优势物种,但在三叠纪到侏罗纪期间,地球经历了一次生物大灭绝,大部分兽孔目以及许多大型两栖动物都灭亡了,恐龙才占据了优势的生态位。” 张立召说,至于恐龙的灭亡,科学界最普遍的解释是,大约6万多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打破了地质板块的平衡,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弥漫天空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大批植物死亡,地球的生态系统失衡,大型恐龙便灭亡了。“只有一些已经演化为鸟类的小型恐龙、鳄鱼、小型哺乳动物等和恐龙同时期的生物存活了下来,整个生态空间又被清空,哺乳动物继恐龙之后而又占据了优势生态位。所以一次生物大灭绝,也是生命重生的机会。”

在许多人印象中,恐龙似乎是一瞬间灭绝的。但张立召解释,恐龙的灭绝其实也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阶段,但以数百万年乃至数亿年的地质尺度衡量,数万年的时间也仿佛短如一瞬。曾有科学家比喻,如果将地球诞生以来的时间浓缩为一小时,那么恐龙存在的时间不过几分钟,而人类仅仅才存在几秒,寻找史前生物的化石,不光是为了揭开古生物和地球的奥秘,也让人对地球和生命本身肃然起敬。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气候行动网络(YoU-CAN)指导委员会创始成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猛谈及此次展览的举办初衷:“这是一次致敬地球曾经最壮观、最波澜壮阔章节的展览,也提醒我们人类需要珍视我们的环境,保护好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生存,这也是本次展览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所在。”

本次展览的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表示:“中国恐龙研究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在这期间我们已经命名了300多种恐龙,并且提供了恐龙到鸟类演化的关键证据。古生物学是一门‘从远古走向未来的科学’,认识地球历史,才能更好地保护现在的环境,希望在这个龙年‘龙’展中,所有喜欢恐龙的朋友都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恐龙,并激发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表示:“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生命形成有35亿年的历史,化石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最好记录,了解地球宏大的演化历史是不容易的,但对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至关重要。这个展览也许仅仅是地球与生命的一个缩影和片段,但仍然会激发我们对于探索未知的想象,以及思考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

同时,针对小恐龙迷,展览特别设置了超10种互动环节,修复恐龙化石、和恐龙比身高、恐龙战力争霸赛、触摸恐龙“皮肤”......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立体、可视化,寓教于乐,小朋友们可以沉浸式体验史前地球壮丽景象和物种的奇妙演化。

此次展览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由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联合主办,展期将持续至10月7日。之后还将在上海等地展出。

文: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除标注外均主办方供图

编辑:李扬

大泉五十是哪个朝代的

宠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