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红山与良渚:探寻上古玉器的神秘起源

06-29

红山与良渚:探寻上古玉器的神秘起源


上古中国有两个玉崇拜突出的地方,一个是辽宁红山文化,一个是浙江良渚文化。一般专家解读为这两个地方的人特别崇拜玉器,但我通过上古传说的记载和后世玉文化的传承,发现他们可能是专门的玉器制作中心,而不是他们本身对玉的崇拜远超其他地方。他们制玉工作由缙云氏掌管。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范围都不小,应该不是单独的氏族而是很多氏族,缙云氏是管他们做玉工作的官员。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玉器众多,唯玉为葬,凸显了对玉的崇拜。代表作品有玉猪龙。

红山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000年左右。其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太湖流域。代表作品为玉琮


从这两个文化的时间来看,刚好承上启下。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玉器批发中心从红山文化转移到良渚文化。转移原因暂时不探究。按照上古的规矩,一个氏族做一件擅长的事情,可以在联盟有一个官职。炎帝部落擅长农耕,就一直做农官。

我们先从玉文化的传承来说,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华夏文明源起时代,几乎所有的遗址都有玉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表现得特别突出,但是矛盾的是,辽宁远古各少数民族和浙江越人没有表现出对玉特别的偏好,而汉族继承了玉文化。按理说特别崇拜玉器的地方,当地后裔也会崇拜,但从中原扩散的汉族才表现出了对玉的偏爱。这说明,对玉最偏爱的,很可能是当时华夏联盟的核心,中原各氏族,而不是偏向东北的辽宁氏族和东南的浙江氏族。红山人和良渚人为自己也为联盟做玉器,才显得玉文化突出。

周人的礼器上,对良渚文化有所传承。周人在规定玉的六礼器时规定了各种玉器,《周礼.春秋.大宗伯》[1]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是为“六器”。这六种除了虎型玉器,其他五种都在良渚文化出现。周人与良渚有什么渊源,他们为什么要继承良渚文化?更何况周人也不可能拿一地的文化来规定天下的礼仪,否则其他国家很难答应。周人应该也是改编的上古礼仪。在《山海经》中,大禹已经规定了一些礼仪,比如玉璋祭山。

我们再来说缙云氏的问题,缙云氏是有两个身世,一个是黄帝部落,一个是炎帝后裔。

《史记正义》云: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及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黄帝的缙云氏怎么来的众说纷纭,造成这种模糊背后的原因,一般就是他做缙云氏的时候,不显赫,无人为他的氏族记录。在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一个老人的尸骨。他手握玉龟,还有勾云玉佩陪葬,很多人怀疑他是黄帝。可是辽宁没有黄帝传说。这个时候,他恐怕并无黄帝之名,而是应该叫天鼋氏、缙云氏或者轩辕氏,是为联盟做玉的官员。(不排除还有其他职位,比如为联盟的副首领,军事首领)缙云氏有很多位,他完全可以从河南到河北甚至跑到辽宁。还有人认为山西晋中缙云氏发祥地。


黄帝统一天下后他又任命了一个官员缙云氏。《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封地在浙江缙云县,离良渚古城一百多公里。《集解》引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现居浙江缙云县的云姓,章姓人自称姜姓缙云氏后人。也就是说黄帝时代的封官,应该是处于浙江的缙云氏。这两个不同姓的缙云氏,很可能是因为母系转为父系,如同姜姓的农官变成了姬姓的农官一样。姬姓农官后稷的母家是姜姓的,从帝喾与姜姓联姻那一代起,农官变成了姬姓。某一代缙云氏,与姜姓联姻,孩子随了父姓,缙云氏变成了姜姓。但他们做玉的职责不变。擅长做某个行业的氏族,是很难改变的。

​浙江曾经出土过专门的玉器作坊氏族的遗存——浙江德清县中初鸣良渚文化玉器加工作坊遗址群。出土玉器1800件,这里是一个专门的玉器生产作坊。浙江德清县,缙云县,良渚古城之间都不遥远。德清县出土的遗址可能只是良渚文化中众多作坊中的一个。

从考古来说,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没有承续关系,但是这不能否定​他们制玉中心的转移问题和缙云氏管理的问题。红山人和良渚人的不同,一是时代的不同,良渚人晚一些。二是他们所处的文化不同,缙云氏不可能把所有的玉工从辽宁带到浙江,只是管理者从北方到了南方。红山人和良渚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文化习俗做自己的特色产品,联盟和其他地区需要的玉器他们也做出来也就是了。现代的生产厂家,也可以又卖本地又卖外地,用两套甚至多套不同的风格来销售到多个地方。

目前红山文化的衰落之谜还没有定论,也许是玉器制作中心转移让它失去了在联盟的显赫地位。也许是它开始衰落良渚兴起让它无法再作为玉器制作中心。这就要让后来者探究了。

宠物店寄养猫咪多少钱一天

瓷器的种类和名称图片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