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永淼
中国古代货币独立产生,自成体系,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们曾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可以说,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王永生在他的新书《三千年来谁铸币》中精心挑选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50种钱币,为读者讲述了这些钱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该书从最早的贝币开始,到最后的人民币,既有我们所熟知的五铢钱、开元通宝、交子,又有新疆红千、西夏钱币、供养钱等相对陌生的币种,甚至还有元末起义军钱币这种非政府铸造的钱币。王永生所挑选的钱币虽然大部分属于普通品,但是要么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相关联,要么是在反映货币思想、体现铸造技术、传承民俗文化或者见证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因此它们能够将整个历史串联起来。
作者还在每个章节中配了一些精美的插图作为插页,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既满足了讲述者雅俗共赏的初衷,又能满足读者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要求。
比如,作者从币制改革的视角解析王莽改革的失败,王莽认为货币只有轻重大小各有一定的比例,使用方便,民众才会乐于接受。为此,王莽经过四次币制改革,先后铸造了37种不同质地、不同式样、不同单位、不同比价的货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刀币”,体型较小,制作精美,一种错有黄金,叫“金错刀”,另一种未错黄金,称“契刀”。虽然这两种虚值的刀币第二年就废弃了,但掠夺财富的本质却一直延续了下去,最后直接导致了王莽政权的垮台,一如章节名字“一刀平五千:斩断了王莽改革事业的金错刀”。虽然是以钱币为视角,却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作者旁征博引,用一个个小小的钱币将它对应的时代丰富的社会信息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在最后一章“现代币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王永生以学者的角度对人民币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钱币从国内流通转变成为国际货币,也显现了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逐步取得的主动权,和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也愈加显得重要。
历史上钱币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一面镜子,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制度的变革,这些钱币的故事对理解当今的货币政策、普及钱币金融知识,也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千年来谁铸币》
王永生 著
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