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秦始皇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千年追寻

07-08

秦始皇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千年追寻

引言:

秦始皇传国玉玺至今下落不明,第一皇后之玺却被小学生在路边捡到

权力的象征,象征着王朝的兴衰,一直被视为皇家的镇国之宝。秦始皇传国玉玺自从后唐时期后就消失无踪,谁也不知它最后的下落。然而就在上世纪60年代,一件同样珍贵的皇家玉玺竟然被一名小学生无意中捡到了!这件玉玺究竟属于谁?它是如何离开皇陵的?带着这些未解之谜,让我们一同探寻这段隐藏在历史罅隙中的传奇故事。

一. 权力的代表,玉玺的神秘渊源

玉玺,人间罕有的瑰宝,蕴含着帝王家族的兴衰荣辱。早在战国时期,六国方国就开始铭刻玉玺以作权力的象征。随着秦国一统天下,统一币制、度量衡等举措之后,统一御玺印也成为秦始皇着手完成的重要大业之一。

公元前221年,李斯为秦始皇所托,专门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这块玉质精美、雕刻精湛的和田白玉,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篆字,寓意着皇权的神授合法性及国家永享太平。秦始皇颁布诏书时,都要先加盖传国玉玺,而后诏书方才有效。传国玉玺从此成为皇权的最高象征和合法凭证。

秦朝覆亡后,西汉王朝建立。刘邦自号"汉高祖",并命工匠仿刻秦朝傅玉玺的样式,为汉代第一位皇后吕雉制作了一枚"皇后之玺"。这件镌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字的珍品,采用了极为名贵的和田羊胎白玉,浑然天成、气质出尘,足见其地位的非凡。吕雉便以此玉玺代表皇室贵胄的权威,用以肃清朝野。

中国自古就有"玉者受之于天,质朴而纯"的崇高理念。秦汉时期的帝王们视玉玺为信物,它们无声却能昭示天命,是帝王永垂不朽权威的载体和至高无上的标志,更昭示了玉器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中所承载的不朽意义。

二. 皇陵被盗,玉玺离奇遗失

权力的渐衰,往往伴随着王朝的更迭。秦朝仅存170余年便被西汉所取代,秦陵从未被彻底发掘,传国玉玺的下落也就成了谜团。而汉长陵的被盗掠,则导致了皇后玉玺的离奇遗失。

秦始皇崩殂后,其陵墓便筹建于咸阳函谷关。秦陵作为一座巍峨雄伟的地下都城,耗费了七百多万人力。其中的珍宝无数,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然而秦二世时期,一股农民起义军就曾洗劫过秦陵外城。此后,秦陵再未被合法发掘,传国玉玺的下落也就无从查证。

数百年后,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在咸阳长陵合葬。汉武帝时期,长陵遭到盗掘,珍贵文物尽数被盗。直至今日,长陵中仅留存少量陪葬坑和壁画残余。其中不乏各种珍贵的生活用具、权力象征之物。当年那枚稀世的皇后之玺,很可能就是在那时被盗墓贼们遗落在近郊。

长陵周边的韩家湾村,素来有不少贫苦农民渔民,他们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村中孩童们整日穷游荡在泥泞路边,拾掇着沿途丢弃的旧物,以糊口度日。有时他们也会拣到一些宝贵玩物,却往往被贪婪的大人们瞬间抢去。

那个年代,人们的视野有多狭隘,一件被肆意遗弃数百年的皇家之物,又怎能在穷人眼中被瞧作珍宝?一件发光发亮的小小玉器,恐怕也难免与普通的石头同等对待。这件皇后之玺,究竟它在几经转手后才最终被重视留存?还是一开始就无人在意,任其荡然无存?这个谜团也许永远无解了。

三. 13岁学生的不经意之举

1968年9月的一个普通日子,韩家湾村的13岁学生孔忠良如常放学回家。他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总是喜欢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到处溜达,顺手拾掇一些可能用得上的旧物。

那日,一抹闪光在路边吸引了孔忠良的注意。他好奇心起,蹲下身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略显斑驳的白玉器,大小只有一个指节那么大小。玉器表面刻有几个篆书古篆字,正是"皇后之玺"四个字。

对于孔忠良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他自然无法识别这是何等珍贵之物。不过这件闪闪发亮、形制精巧的小东西倒是很合他的心意。于是孔忠良便将它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准备拿回家好生把玩。

孔忠良一路小跑着回到家里,将这个发现汇报给父母。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对于古玩之物自然一无所知。母亲只当这是块普通的石头,也并未在意。孔忠良便把玩着这枚玉玺,时常将它举到阳光下,感受那溜光照人的华贵气度。

就这样,这枚皇后玉玺一直被孔忠良随身携带了数年之久。直到有一天,孔忠良在村口的杂货铺前与伙伴们争论纷纷,不小心将玉玺掉落在地。店主见状将玉玺拾起细细把玩,随即被这枚质地上乘的珍玩所惊骇。他立刻将玉玺交还给孔忠良,并告诫他这可能是件宝贝,需珍而重之。

从那以后,孔忠良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随意把玩这件宝物。他将玉玺小心保管在家中的箱笼里,终于对这枚神秘的玉器心存敬畏之心。这枚被遗忘在泥泞路边的皇室玉器,就这样被一名天真烂漫的13岁孩童捡了起来,拯救于毁坏的命运。

四. 专家考证,汉代权贵器物现世

数年后的一天,孔忠良将这枚玉玺拿到当地文物管理所请人鉴定。当地文物专家一见玉玺便为之惊叹,这分明是一件皇家至宝级的文物。他们仔细查阅史料,对其材质、型制、书风逐一进行考究。

首先是玉质,这枚玉玺采用的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羊胎玉,这种玉石质地温润光泽,色彩淡雅润泽,正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备受珍视的上等玉种。其次是整体造型,圆环形的小巧精致,符合汉代玉印的主流款式。更为关键的是,玉玺正面所刻"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字体硬朗古拙,笔画遒劲有力,与汉代帝王御用印章的字体风格如出一辙。

文物专家们进一步查阅史籍,发现该玉玺的发现地点临近西汉帝陵——长陵。长陵建于公元前188年,是西汉高祖刘邦与其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寝。专家们由此推断,此玉玺很可能就是汉高祖赐予吕雉的"皇后之玺"。

汉武帝时期,为修缮长陵曾大规模扩建陵园,当时有史料记载长陵遭到盗掘。那些时昏时睡的盗墓贼很可能在盗取完长陵中的重要陪葬品后,便将这枚不起眼的小玉玺遗落于郊野小路,在此几经辗转后最终被孔忠良所捡获。

这枚"皇后之玺"乃是汉代礼制中最高等级的印玺,只此一件便已是无可替代之至宝。它见证了中国皇权体系的确立,为我们研究秦汉玉印制度及皇权礼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物参考。经过数十年潜藏于民间,如今这件镌刻着"皇后之玺"的国宝级文物终于重见天日,它的出土不啻为秦汉史研究插上了一支新的翅膀。

五. 吉光片羽,千古遗珍重现人世

这枚国宝级玉玺的出土,无疑为研究汉代礼制、玉器工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皇权体系在秦汉时期的逐步确立,更是当时玉玺制度的真实写照。而这枚被遗落在泥泪路边的无价之宝,也正反映了封建帝王们昔日的盛世荣光与今日的遗世孤芳。

汉代皇室礼制严格分等级,御用玉玺就是区分等级的重要标识。"皇后之玺"作为最高等级的玉印,历来被视为专属于"嫔妃之冠"的信物。它不仅见证了权力的代际传承,也体现着皇室贵族血统的延续。

这枚玉玺刻有"皇后之玺"四个大篆字,意味着它的持有者拥有皇室权贵的地位与身份。笔画刀劲有力,书风古朴简练,正与汉代玉印书体的一贯风格如出一辙。辅以圆环形的整体造型,符合汉制玉印的主流款式。这种独特的设计,正昭示着玉玺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展现了汉人独特的审美取向。

从材质来看,这枚"皇后之玺"选用了产自新疆和田的羊胎白玉,乃是上品之佳玩。羊胎玉质地温润细腻,棉柔莹白,宛如婴儿皮肤般细嫩。其玉色淡而不俗,温而不腻,素白之中透着一缕淡淡的乳黄,如一缕余辉洒在玉面,灵动而不失高贵。这种玉质采自我国西北,不远万里运至中原经脍炙人口加工而成,全凭当年工匠一双巧手所赐。如此上乘的工艺及品质,足见当年整个汉家对此物的重视程度。

如今这件皇家至宝重现于世,不仅能丰富汉代典籍考据,补足学术史料的遗憾,更令现代人们得以一睹当年帝王家族的雄厚实力与无上荣光。皇家器物,注定蕴含着一段动人的传奇。如同这枚遗世孤珍般,品味它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方能体悟斯人曾经顶峰的智慧与人文的灿烂辉煌。

猫抓破皮不需要打针了吗

光绪元宝真品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