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驱动能力以独立完成任务?

11-06

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驱动能力以独立完成任务?

原创 C熊大叔

调教:帮助、教育他人,多半用于强势一方教导弱势一方

说起调教,

我不由自主地邪魅一笑想起了某隔壁的字母爱好圈,咳,是某隔壁的宠物训练营。

调教一词就是强势一方教导弱势一方。

那么调教自己真的能行吗?

传说中的我教我自己?我打我自己?)

这会变成精神分裂或者人格分裂吗?

当然不会。

01


有意识的,可控范围内的自我暗示,调教出全新的自己为己所用。

听起来有点深奥+玄乎,其实不然。

(绝对不是【请神上身】那种特定人群外加特定装备才能施展的玄学神通)

讲个通俗点的例子

<射雕英雄传>里面周伯通的左右互搏

就是左手跟右手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情,同理可以施展出不同招式。

大家都觉得周伯通是疯了,

但是细心想想,

疯了的人怎能教会郭靖武功呢,而且是一套成熟的武功体系。

再说一个极端的真实例子。

《24个比利》,

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

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比利的多重人格达24个之多,

他体内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谈、甚至下棋。

可以说比利自己就可以完成24个不同的专业工作;

或者说比利自己就可以举行一场完整的足球比赛。

这种让人心生畏惧又产生十足好奇的状态,

在古代会被说成是有24个灵魂寄居在一个躯壳里面。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感慨人体构造之精妙,神经系统和大脑是有多神秘。

当然,调教出另外一个自己不是让你精神分裂或者人格分裂。

比利是极端例子,这是比利有个非常不幸且极端的童年。

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

这两种力量纠结在一起才形成的极端比利。

这种撕裂灵魂方式的极端例子是不可取。

02


其实每个人身体里都会有好多个“自己”。

只是大家的情况并不严重,还没到人格分裂的程度。

“每次想作出改变的时候,都会有声音跳出来告诉你这个条件没成熟,那个问题还存在”

“每次想做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2个小人在争吵”

“上一秒还满心欢喜充满希望,下一秒就心情低落郁闷消极”

我们对陌生人以礼相待、礼貌包容,

对家人却刻薄暴躁、口没遮拦;

一个人的时候放荡不羁、崇尚自由,

跟人相处时波澜不惊、随波逐流。

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困境:

恋爱关系受挫,

亲子关系紧张,

职场关系迷茫,

事业不顺,

身体不适等等,

这些困境都会使我们迫切想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港湾来避难。

很多时候当人感受到焦虑、危险、窘迫、痛苦,

脑袋会突然短路做出相对于平常不理智的行为,

事后自己都会觉得荒谬的事情。

这些情况就是我们的内心住着不同的自己,

却无法好好管理起来。

这时候你需要调教自己。

03


调教自己很难吗?

其实不难,关键在于方法。

通过自我暗示,控制潜意识,调教好自己想要的人设分身。

因此,

如果我们知道了调教自己的方法,

那么潜意识就能支配我们的身体机能,

身体也会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

我们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分身之术”。


1.认识你自己

正如西班牙哲学家葛拉西安说过:

“不了解自己,就无法驾驭自己。”

全力认识你自己,认清自己本来的面目。

想想自己的度在哪里,

底线在哪里,上限在哪里。

不过分地夸大自己的才能,不随意看轻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灵魂

接触潜意识里面的自己。

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觉得自己平庸,是因为你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

“自知之明”不仅仅是要看到自己的弱项,

还要看清自己的强项在哪里。

怎样才能认识你自己呢?

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

——静下心来用旁观者的心态去审视自己。

旁观者清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深陷其中很难客观看清事实,

因为人的主观思维会影响判断力,

反而旁观者能从容冷静看清事实。

只要你静下心来,

回想自己做过的事,回想自己想要什么,回想自己的初心,

再想想自己现在做什么,是背道而驰还是奋力前进呢。

认识你自己,过去的一切就有了解释,现在的一切就有因果。


2.确立方向

此处的确立方向,

不是要确立人生方向那种需要深思熟虑,

苦思冥想的终极决定。

这里的确立方向,

是要确立当下你所要扮演的角色。

我们经常会调动身体里不同的自己,

应对当下不同的情况。

对伴侣特别温柔包容/对伴侣特别暴躁刻薄

对孩子有耐心/对孩子不耐烦

对陌生人热情/对陌生人冷淡

对同事亲切友好/对同事疏远冷漠

如果你觉得对你的同事亲切友好才能更好开展你的工作

那么你应该确立这个积极的方向。

如果你想修复亲子关系

那么你应该确立对孩子要有耐心的方向。

当你开始认识你自己,

然后确立某个方向的角色,

你会发现,

事情变得容易多了,因为你已经开始接受这种调教自己的设定。


3.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能让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心理暗示有多强大?

国内国外不乏一些重病慢慢变好,

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提前完成的事例。


【罗森塔尔效应】

就是一个著名的心理暗示实验。

罗森塔尔给了份名单教师们,并暗示这些学生将来必定成功。

教师们因收到罗森塔尔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

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

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确信自己必定会成功。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

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著名事例就是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

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让士兵们自我暗示,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其实自我暗示行为在婴儿时期就自发地产生了。婴儿渴望被人抱的时候就会哭,妈妈就会抱起哭泣的婴儿,慢慢的婴儿就不哭了。

久而久之,还没形成意识的婴儿得到一种潜意识的暗示,只要哭泣就会得到怀抱。

这种暗示形成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自发产生的。

比如呼吸是我们自发的,

我们也能自主去控制和调节

呼吸的方式和频率,

进而学习呼吸技巧,

改变我们原有的呼吸习惯。

我们的理智可以引导我们的潜意识,

自我暗示也是可以锻炼的。

孩子打碎碗筷,你可以告诉自己,

“要忍耐,这是小孩必经之路。”

孩子在白墙上画画,你可以告诉自己,

“这是孩子对家的喜爱和描绘这个世界的热情。”

孩子闹脾气,你可以告诉自己,

“这是成长必修课,你要配合。”

即使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你都要告诉自己要忍耐,

甚至是命令自己必须要有耐心,

随时随地切换自己的角色

当你认识了自己,确立了方向,剩下的只是把自我暗示形成习惯了。

想陪伴孩子成长,

想跟孩子亲近互动,

这就是你的想法你的方向。

每天你都要告诉自己面对孩子时

要耐心,要温柔,

这就是你的心理暗示。

最后就是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你的温柔和耐心,

孩子会以灿烂的笑容作为回报。

孩子的笑容也会变成你的动力,

这种良性循环会变得越来越自然,

最后做到无缝衔接。

如果你在儿童游乐园看到有人

一边对着电话破口大骂,

一边满脸灿烂笑容对着乐园里的女儿招手,

你不用惊讶,毕竟这才是调教自己的大师。

这就是成功调教出另外一个自己的自然境界。

如果你对着甲方,还能笑眯眯礼貌的点头,

心里却是骂骂咧咧吐槽且面不改色,

那么,

恭喜你,

你离成功不远了。

作者:C熊大叔

欢迎点赞与分享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哥窑笔洗

哥窑瓷器特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