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潍坊:打造“东亚文化之都”的新篇章

07-18

潍坊:打造“东亚文化之都”的新篇章

  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屏居青州20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青州红丝砚是以地名和砚石颜色命名的历史名砚砚种。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是以红丝石为原料,红丝石是青州黑山山脉独有,唐宋时期已负盛名。近年来,青州市深挖李清照历史文化内涵,成立李清照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将促进城市更新,增强城市文化自信,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源与助推器。为更好的助力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青州文旅局推陈出新,将李清照诗词画与同样有着千年文化的红丝砚结合,制作出一系列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传播了青州文化,讲好了青州故事。

  点绛唇·闺思

  作者: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这是李清照的一首闺怨词。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这首词的文笔十分细腻,清丽脱俗。

  只是一个愁怨,却写得如此生动“柔肠一寸愁千绪”。

  明明是思念,全文未见二字,却将这思念,写得如此感人至深。

  从思念开始,因为等了很久,看了很久,而变成了幽怨。

  原本就没心情,奈何几点雨,将那原本可观的花儿都催走了,让我看甚去?!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大约作于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1118至1120年)期间。当时赵明诚或有外任,李清照独居青州。作《点绛唇·寂寞深闺》《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清照出身名门,她与赵明诚婚后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笃,经常在一起共同校勘书籍,研讨金石文字,以至废寝忘食。当然,在这平静美好的爱情生活中也有短暂的分离,一旦丈夫外出,她心中就增添一种难以言状的烦恼与痛苦。这种滋味,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中曾吐露过:“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一剪梅

  作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便是李清照的《一剪梅》。她是一位传奇的女子,用笔墨抒写了万千离愁别绪,勾画了一幅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她亦是谜,吸引我们回到那个朝代更迭,战乱不歇、动荡不安的年代。带着好奇,拨开重重云雾,穿越回那一段宋朝时光,去探索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青州文旅局 王君)

桂花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古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