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徐珂 通讯员 梁辉
给手臂、屁股打针很常见,但你听说过医生会给眼睛打针吗?
近来,给眼睛打针的医院日渐增多,不仅有省级医院,还有县级医院,不少人打完针后,视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甚至有些人的视力从0.1恢复到了0.8。
给眼睛打针的效果为什么这么好?安全吗?什么样的疾病可以给眼睛打针呢?
打一针,视力从0.1恢复到0.8
“没想到,给眼睛打一针,眼睛就看得更清楚了。”9月14日,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李美丽(化名)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美丽年近七旬,原本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近一段时间却突然视力下降,几乎看不清东西。9月13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右眼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退行性眼底疾病,其引起的中心视力急剧下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在我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原因,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一病区主任曾琦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正常人的视力通常在1.0以上,而李女士当时的视力只有0.1,我们给她眼睛打针后,她的视力很快恢复到了0.8。”
“以前只听说给手臂、给屁股打针的,给眼睛打针还真是第一回见到,而且这个治疗速度也真快,当天到医院治疗,当天就出院了。”李美丽笑着说。
在李美丽戴着纱布离开医院时,医生叮嘱她可以正常用眼,在几个小时后或第二天就可以取掉纱布,但在一周之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生水入眼,不要揉眼,并坚持一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无独有偶,家住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的72岁的黄奶奶也在望城区人民医院接受了“给眼睛打针”的治疗。黄奶奶被确诊为“左眼黄斑囊样水肿”,具有玻璃体腔注药术抗VEGF治疗指征。经过玻璃体腔注药术后,黄奶奶的黄斑水肿明显消退,其视力由此前的0.08恢复到0.4。
“给眼睛打针”的专业术语是玻璃体腔注药术,通过专用注射针头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眼球内的玻璃体腔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眼底,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全身用药时眼内或眼底有效药物浓度受限问题,同时减少全身副作用。
“我们科室目前一个月平均有100多个病人来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术。”曾琦介绍,玻璃体腔注药术以前使用的部分药物很贵,打一针需要花费9800元,而且由患者自费;随着相关药物纳入国家医保集采范畴,如今打一针约3000元,加上医保报销,患者自费部分只有几百元。
“给眼睛打针”安全吗
“给眼睛打针”安全吗?会扎破眼球吗?所有的病人都能达到像李美丽一样的治疗效果吗?这种治疗方法适合近视眼治疗吗?
“给眼睛打针是安全的,不用担心会扎破眼球。”曾琦肯定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首先,打针前,医生会给患者实施表面麻醉,即把麻醉滴眼液滴在眼睛表面,这是玻璃体腔注药术的常见麻醉方式,麻醉效果好。其次,给眼睛打针就跟打预防针一样,只是注射针头更细,部位也不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都是在无菌手术室进行的,打针的部位几乎没有什么血管、神经,不会有痛感,也几乎没有不良的并发症。”而且,给眼睛打针的注射过程很快,通常不过几秒钟。
但是,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达到像李美丽一样的治疗效果。曾琦介绍,目前,“给眼睛打针”可以用于治疗的眼科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引起的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患者视力下降。“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发的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患者有几千万人。”
“玻璃体腔注药术不是万能的,现有药物不能满足所有眼部疾病的需要。我们每个月100多个病人中,80%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20%的患者是难治疗的。”曾琦介绍,“如果发病时间不长,视网膜结构破坏不严重,一针下去视力从0.1恢复到0.8是有可能的;如果视网膜结构破坏严重,发病时间长,比如长达半年以上,治疗效果就会差一些,可能视力能从0.1恢复到0.3。”
因此,曾琦建议,患者一旦发现视力下降,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玻璃体腔注药术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对症下药,通常需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进行多次治疗,比如抗VEGF治疗一般是1个月注药一次,连续注药3次以后定期复查,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发的黄斑水肿,当前治疗方法也是1个月注药一次,但要连续注药6次。随后,医生会根据复查情况按需治疗”。
不过,曾琦也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玻璃体腔注药术虽然能够恢复视力,但并不能治疗近视,“它治疗的是因为高度近视病变而导致的视力下降”。
此外,曾琦分享了一个用来检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方法。“大家可以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进行自我检查。”曾琦介绍,如果纸上的文字看起来模糊或直线变得扭曲,或者有看不见的地方,应立即去眼科医院进一步检查。
编辑:喜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