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揭秘八大山人与扬州八怪的对话:特展深度解析

06-20

揭秘八大山人与扬州八怪的对话:特展深度解析

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 2024-06-14 11:15 江西

展览精神-众山皆响




众山皆响取自宗炳“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一句,意味琴弦拨动,想让悠扬的琴音在山峰山谷都回荡之意。明清画坛中,“八大山人”与“扬州八怪”都是革新派画家。他们犹如一座座高峰屹立于中国画坛,用艺术语言发出时代的声音,这声音在群山中回荡,振聋发聩。展览名“众山皆响”即立意于此。这是一种境界,是精品汇集、名家荟萃。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的艺术作品汇聚一堂,引领观者超越时空,同入超然之境。

学术脉络-八大山人与扬州八怪


一、徽商

八大山人一生未曾踏足扬州,但其作品在扬州画坛影响深远,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徽商将八大山人作品东传至徽州和扬州。清朝,扬州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在扬州绘画市场也大为繁荣,扬州地区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盐商们的审美取向息息相关,徽州盐商对八大作品的推崇极大促进八大绘画风格对扬州地区的影响。

1683年-1684年间,八大始用“八大山人”名号,客居扬州的徽商涨潮就将其刻入《虞初新志》 中。1705年,八大去世,这一记载最初不是来自南昌,而是来自扬州友人文献,如朱观《题八大山人遗照》诗“别君越三载,闻讣心悲伤.....”;当时居扬州的诗人李虬峰有作于1705年的《挽八大山人》,足以可见八大山人在扬州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徽商与八大山人艺术之传播——八大山人事迹征略之九》 朱良志)


二、石涛

石涛深深影响了整个扬州画坛,甚至可以说他开辟了扬州画坛的艺术面貌。扬州八怪继承了石涛“无法而法”“以造化为师”“笔墨当随时代”等画学理念。

而八大山人与当时客居扬州的石涛交往甚密,且石涛对八大仰慕已久,据《清湘老人题画记》中载,石涛对八大山人的艺术有过“淋漓奇古之如南昌八大山人”的评价,石涛对八大的推崇也是八大名号响彻扬州的原因之一。

石涛与八大也有多幅合作画,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兰竹图》就是八大画兰而石涛画竹,合写而成。


朱耷、石涛《兰竹图》 纸本墨笔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大涤草堂图》题跋


石涛在向八大山人求画的《大涤草堂图》题诗道“西江山人称八大,往往游戏笔墨外。心奇迹奇放浪观,笔欹墨舞真三昧......”。可见八大山人对石涛的影响。


罗牧 《石涛题字山水图轴》 纸本墨笔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本次展览的展品中,有一幅罗牧作的《石涛题字山水图轴》,画中石涛的题字也体现石涛与江西画派的交往。


三、郑板桥

郑板桥在《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中,论及八大山人时说:“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在《题画•靳秋田索画》中曰:“石涛善画,盖有万种,兰竹其余事也。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它物。彼务博,我多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处。然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且八大无二名,人易记识,石涛弘济,又曰清湘道人,又曰苦瓜和尚,又曰大涤子,又曰瞎尊者,别号太多,翻成搅乱。八大只是八大,板桥亦只是板桥,吾不能从石公矣。”


四、李鱓

八大、石涛的书画理念主要导致了李鱓艺术风格上的第三变。李鱓在《冷艳幽香图》题跋中记录:“八大山人长于用笔,清湘大涤子长于用墨,至予则长于水。水为笔墨之 价绍,用之得法,乃凝于神甚矣。笔墨之难也。”

这两位都是李鱓效法的榜样,他继承了二者用笔用墨的特长,并在用水方面有所突破。




撰文:王馥荃

审核:陈 薇

签发:吕 翔

经典魏碑字帖

托帕石有绿色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