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杨多杰
谈起茉莉花茶的传统工艺,一定离不开两个大城市。其一,是笔者的家乡北京。清代咸丰年间,茶商李大成受茉莉香型鼻烟的启发,开始加工熏制茉莉花茶。这种茶在京城一经推广颇受欢迎,继而逐渐又传遍华北、东北乃至西北等地。随后的百余年间,北京更是涌现出像森泰、庆隆、吴德泰、东鸿记、西鸿记、庆林春等一大批主营茉莉花茶的知名茶庄。毫不夸张地说,茉莉花茶因北京而生,茉莉花茶也因北京而兴。但北京乃至三北地区都不产茶叶,也几乎很少种植茉莉花。那么问题来了,北方消费的花茶从何而来呢?这就要谈到另一个城市——福州。
作者自藏 上世纪30年代老茶庄茶叶罐
茉莉花茶数福州
福州,本就有种植茉莉花的传统。晚清流行于京城的茉莉香型鼻烟,就是由福州生产。首次生产茉莉花茶的茶商李大成,也是福州本地人。至于京津主营花茶的大茶庄,也均在福州设有茉莉花茶的工厂。笔者收藏有一只天津正兴德八角铁皮包纸茶叶桶,上面就明确标有“制窨总厂福州南台下渡”的字样。笔者收藏的另一只哈尔滨东发合茶庄金属茶叶桶上,也写有“制茶厂福州南台下渡”的字样。在笔者的收藏中,这样的茶叶罐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通过这些老茶物可知,当时主营花茶的大茶庄均要在福州设厂生产。他们也很乐于在包装上标出福州有厂这件事,以向消费者暗示自己出售茶品正宗地道。毫不夸张地说,百年前的福州是茉莉花茶产业的大本营。
作者自藏 上世纪30年代东发和茶庄茶叶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州已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的加工中心。早在1900年,福州生产花茶就已突破1500吨。北京、天津、山东、安徽及本地茶商纷纷在福州设厂,从安徽、浙江、福建绿茶产区调运毛峰、旗枪、大方、碧螺春、龙井及烘青、炒青绿茶到福州加工窨成茉莉花茶,成品运销华北、东北乃至西北。
当时福州既是茉莉花茶的加工地,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主营窨花茶的大茶庄。笔者收藏有一份民国“福州合春鸿茶庄批发价目表”,上面列有主销茶品24种,其中除素龙井明前、素龙井雨前、顶上武夷红梅毫、福建神粬、茉莉花干外,其余18种均为窨制花茶。由此可见,茉莉花茶绝对是合春鸿茶庄的拳头产品。新中国成立前,像合春鸿这样在福州城内经营茉莉花茶生意的省内外茶商已有100多家,除了开行、设庄、办厂,还结成了天津帮、平徽帮、茶庄帮等行帮。茉莉花的种植也由长乐扩大到福州郊区和闽侯一带。可以说,茉莉花茶是福州茶界的杀手锏,长时间内无与争锋。
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以福州大茶庄何同泰为首的108家私营茶厂,一起参加了公私合营。这108家私人茶行集中成立了一个合营厂车间,作为国营茶厂编制内的第三车间。福州花茶的技艺,由此得以延续。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技艺传承更受重视。
作者自藏上世纪30年代福州合春鸿茶庄价目表
福州茶厂藏苹果
2023年8月,笔者受邀前往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复兴大道32号(鼓山福兴投资区内)的福州茶厂参观。承蒙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非遗传承人陈由权先生热情接待,三伏天里全程陪同参观,并做了如数家珍的讲解。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即题为“福建省福州茶厂”的大型石刻,下面还有“源于1925年”的字样。陈先生介绍,这里的“1925年”指的是当年带头参加公私合营的何同泰茶庄之创立年份。福州茶厂正是在老一辈茶界人士的合力下才得以创建,也承继了福州众多老茶庄的制茶绝技。因此才以1925年为创立之始,以示不忘茶界先辈之匠人精神。在这块石碑的九十度角位置,是茶界名宿张天福老先生的题字碑,上书“第一家茉莉花茶”七个大字。
说来也巧,那一日我们刚从户外进入室内展厅,天空一个炸雷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可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于是我们干脆也不着急走了,把原本后面登鼓山的行程取消,坐下来踏踏实实聊天喝茶。结果这一聊,还真让笔者发现了一件怪事。现如今福州茶厂的镇厂之宝,不是任何一款老茶,而是一只身世传奇的苹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1958年秋朝鲜正值秋风送爽,苹果丰收,领导人金日成为感谢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援,采摘了一篮子成熟的苹果命人送到北京,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与感谢之情。毛泽东主席看后表示,这样珍贵的礼物我们不能私留。于是中央又将这一篮子朝鲜苹果批转福建省委送到海防前线,用以慰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然而,海防前线的解放军战士则表示,这样稀少的礼品我们不能接受。于是又请求省委,把苹果转赠给工人老大哥。
当时的福州茶厂,大搞工艺改革,以求多快好省地生产优质茉莉花茶为国家出口创汇。因此,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同志立即批示,将这一篮子苹果送给技术革新有贡献的福州茶厂职工,以示奖赏与慰劳。
一篮子已经成熟了的苹果,从朝鲜到北京,再由北京送到福建省委,转送到福建前线,辗转回到福州,最后送到了福州茶厂。那时候没有保鲜设备,更没有空运快递,所以苹果到福州茶厂时基本都烂了,只有一个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为了不辜负各级领导特别是驻守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同志的深情厚谊,福州茶厂的全体职工决定,请求福州脱胎厂的同志参照朝鲜唯一一个完好无损的苹果,制作了一个形象逼真的朝鲜苹果。后来,朝鲜歌舞团来茶厂访问时,看到了这个非同寻常的苹果模型,都十分感动。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苹果,它象征着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是那一段时期福州茶厂职工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
上世纪60年代福州茶厂茉莉花茶老包装
三礼花茶品质佳
茉莉花茶,不仅在华北、东北与西北畅销,也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商品。五口通商以来,福州成为中国最早接触国际市场的城市之一。晚清时期,做茶叶生意的外国商人纷纷涌入福州,大量收购福州茉莉花茶,运销欧、美和南洋(东南亚)各地。咸丰十年(1860),福州茶叶出口400万磅,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由于洋行经营茶叶逐年增多,咸丰十一年(1861),福州泛船浦设立了闽海关(洋关)。1859年,福州泛船浦茶港出口量4659万磅,超过上海、广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港口,福州也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19世纪末,福州茉莉花茶开始大量远销欧美、南洋各地。2014年4月2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理事会和研讨会上,福州茉莉花茶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正因茉莉花茶畅销海外百年,所以至今外事活动用茶仍以茉莉花茶为首选。那一日聊到兴起,陈先生取出了该厂生产的顶级外事礼茶招待我们。所谓外事礼茶,系专供国家外交部驻外使馆工作人员举办外事活动和接待国内外宾客时使用的国茶,延续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毫不夸张地说,福州茶厂的外事礼茶,已不只是中国名茶,而是一款国际名茶。对于这款茶,笔者可不陌生,这里头又有故事。
记得有一次在茶界前辈于观亭老先生家中闲聊,不知怎么话题就拐到了福州茶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于老先生在商业部茶畜局任茶叶加工处处长。当时北方市场的内销和出口换汇的外销都需要福州花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偏在此时,外交礼茶点名也要福州茶厂的茉莉花茶,而且是时间紧任务重。一时间,部长着急,局长催办,这件棘手的任务就落在了当时于老的头上,弄得他一年多次往返于北京与福州之间督办此事。要知道,那时候坐不起飞机,也没有动车,绿皮车一晃悠就是几十个小时。按于老先生的说法,再辛苦也没办法,福州茶厂的外事礼茶确实无法替代。
如今福州茶厂的绝活儿,行内总结起来为“三礼”花茶,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外事礼茶再加上广交礼茶和国宾礼茶。陈先生请笔者喝的这款外事礼茶,又是“三礼”茉莉花茶中的翘楚。开汤冲泡,汤色鹅黄。茶未沾唇,香已入鼻。轻啜一口,花香入水。细品茶汤,沁人心脾。笔者询问:“这样好的花茶,一定是用福州花窨制的吧?”答:“非也。此乃上等茶坯运到广西横县窨制而成。”
笔者大惊。惊的不是窨花的地点,而是陈先生的坦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如今福州茉莉花茶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小了。市面上很多本是在广西制作的花茶,偏要打上“福州窨花”的字样,为的就是增加个噱头而已。现如今全国绝大部分茉莉花茶的窨制加工,均是在广西横县完成,这是行内人尽知的事情。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说破罢了。
那么福州花与横县花,真的会有云泥之别么?笔者也就此事向陈由权先生发问。以他近四十年的生产经验来看,福州花确实好,但横县花也不差,有一些的品质甚至完全可以比肩福州花。另有坊间传说,福州均是单瓣茉莉,而其他地方是双瓣茉莉,所以福州花茶的品质更胜一筹。这是真的吗?并非如此。这次在福州茶厂,笔者询问了多位老福州茶厂员工。当年的福州花田,就是既种单瓣茉莉也种双瓣茉莉,而且还是以双瓣者居多。由此可见,单瓣茉莉最优的说法,也是言过其实了。
其实,福州茉莉花也好,单瓣茉莉花也好,都还是集中在原材料层面的讨论。一款茶好喝与否,原材料当然重要,工艺也同样重要。现如今,老福州茶厂的部分生产也已转移到横县,但其所制茉莉花茶仍然供不应求。原因何在?还是因为老茶厂传承了数辈福州茶人的绝技。只要怀揣着匠心,做出来的茶一准儿差不了。
所以,如今选购茉莉花茶,既不是一定要选福州的,也不是一定要选苏州的,而是一定要选好喝的,这就足够了。茶汤是中心,好喝是标准,其余的都是噱头,不听也罢。